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

四卷。清汪文台(1896-1844)撰。文台字南士,安徽黟(今黟县)人。府廪生。博学强识,与同县俞正燮友善且齐名。学宗汉儒,著述颇多。认为《论语》邢疏颇为疏略,于是取证古义,博采子史笺传,依照韩婴《诗传》的体例,作《论语外传》。此外还著有《七家后汉书》二十一卷,《淮南子校勘记》等。道光二十四年卒。文台读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认为有益于后学,但因成于众手,时有驳文,意有未安,因此别加表识,写成本书,寄示阮元。阮元钦服他的精博,于是礼聘他。书中如《周易第一》,论崔觐、刘贞简等校勘记说,写本“简”字上有“周”字,今按《孝经疏》也说今文刘贞简,有人说就是刘,谥贞简先生,依照写本,即成二人。唐以前说《易》诸儒没有刘贞、周简之名。“比二为五应”,《校勘记》说,岳本、宋本“应”作“贞”,按内卦为“贞”,作“贞”为好。今按作“应”是对的,其下说“远则无应”,疏也说“二为五应”,都可为证。即使作“贞”也当是“女子贞不字”之“贞”,内卦为“贞”费解。《尚书·泰誓》“王无二王”,《校勘记》说,宋本上“王”字作“主”字,毛本作“民”字,按“民”字为对。今按,皆错。本当作“土”字,应为“土无二王”。“曾子问文”,“毛诗出车”,“戎仆掌御戎车”,《校勘记》说,“戎”当作“贰”,,因为别体字“贰”作“弍”,所以形近而讹。今按“戎车”不曾错误,本疏自明,况且《周礼》并无作“弍车”的误本。“桑扈屈原之妹,名女须”,《校勘记》说,“姊”误为“妹”,下同,说得很对。今按下引郑《志》,也说是屈原之妹,王应麟《辑郑易注》与此相同,就并非字误,而是郑所闻自是如此,不必与贾逵、王逸之说相合。汉代有吕媭,也是吕后的女妹。《周礼》贾疏援引《易注》说:“屈原姊,或后人以习见改之”。《周礼·内宰》“画服如上公”,《校勘记》说,惠本作“车服”,现“巾车注”也作“画”,错。今按惠栋之校往往以己意改经文,不对,贾本自作“画服”,疏内共出现七次。上公画服,就是衮冕,古人衣画而裳绣。如此之类,都颇为确当。有光绪二年江西书局刻本。

猜你喜欢

  • 重修蒲台具志

    十卷。清严曾业修,李楠纂。严曾业字禹航,浙江余杭人,贡生出身,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蒲台县知县。李楠,邑人。《蒲台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李时芳,再修于此。严曾业宰蒲台县后,见旧

  • 胡端敏先生遗书

    四卷。清胡元直(1853-1893)撰。胡元直,字子正,湖南湘潭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候选教谕。死后其门人私谥为“端敏”。元直为胡锡燕之子,锡燕尝受学于番禺陈澧,督教诸子甚勤。故元直与其兄元

  • 汉魏石经残字

    二册(山东图书馆本)。此书为山东图书馆辑拓,是海狱楼金石丛编之一。前有民国二十三年日照王献唐序,次为鱼台屈万里校录一卷。校录分甲乙丙丁四类。甲类为熹平石经,乙类为魏三体品字式石经,丙为魏三体直行式石经

  • 金石图

    二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褚峻,牛运震,详见《金石经眼录》条。褚峻初刻《金石经眼录》(即此书上卷)时,未载后汉永和二年(137)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后与牛运震重编补入。因此碑发现较晚,又远在玉门关

  • 大易理数观察

    二卷。清朱如日撰。朱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此编成于乾隆二年(1737)。大抵是掇拾图书之陈言,无所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厚德录

    四卷。南宋李元纲撰。李元纲生平事迹详见《圣门事业图》。此书杂采诸家笔记杂说,记载廉洁官吏善政及州县诸多事例等,以垂范教人为善,故称《厚德录》。书中盛称因果报应,兼以神怪。如言张孝基以还产为山神,谓福州

  • 四书释文

    不分卷。是书首有王赓言序,称出何义门焯手订,而复以己意为之增补。其书依《朱子章句集注》只于一章的主脑、一节的关键、一句的虚实轻重以及每句的层次,一一以符号标记。自以为授成童者读之,可尽将诸讲义置之高阁

  • 唐韵辑本

    二卷,唐孙愐撰,清黄奭辑。孙愐生平见“唐韵”。黄氏所辑虽不丰,然与《唐韵》残卷比照分析,颇有助于了解《唐韵》梗概也。是编刊入《汉学堂丛书》,有清道光中甘泉黄氏刊光绪中印本。

  • 疑疑孟

    一卷。清黄本骥撰。是书为司马光《疑孟》作。王充作《刺孟》,冯休作《删孟》,其书皆不传。今传者司马光《疑孟》一编,其持论虽辨而近于刻,转失圣贤之用心,《朱子或问》及《朱子文集》已驳之。本骥此书仿《刺刺孟

  • 御题高义园世宝帖

    四卷。清范来宗(1737-1817)刻。范来宗,字翰尊,号芝岩,一号支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范仲淹后裔。乾隆四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范来宗善于行楷,且工诗画,有《洽园诗稿》等。该法帖中范氏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