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

六卷。清程国彭(1662-1735)撰。程国彭字钟龄,号恒阳子,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因多病而致力于医学研究,读书广博而勤于钻研,临证经验丰富,兼通内、外科,并有高尚医德,颇有医名,晚年到普陀寺修行。撰有《外科十法》等书。治学上,程氏强调学贵沉潜,思贵专一。认为医术关乎性命,操术不可不工,处心不可不慈。其门生颇多,且教学严谨,诲人不倦,言教身教并重。“朝而诵读,昼而见症,夜而辨论”,即学习、临诊、讨论三结合。对后学者要求尤为严格,认为“心悟者上达之机,言传者下学之要”,务期“博览群言,沉思力索,以造诣于精微之域”,这样才能达到“药无虚发方必有功。”程氏此书成于雍正十年(1732),全书约十七万字。乃程氏为帮助门人学医,广集《内经》、《难经》以及历代医家名言,结合自己三十年业医心得,编撰而成。卷一为总论,阐述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八法理论、保健预防的要点法则及临床应用;卷二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内、外、妇产、五官等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活字本又有外科一卷。所述各证均分述病源、症状、诊断和治法,后附程氏自拟经验效方。此书在医理、治则上均有创见和发挥。在诊断上,他将传统的辨证方方明确地归纳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作为论病之八纲。这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一大贡献。他所归纳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为治疗八法,既全面贴切,且各法正反俱论,知其所当用不当用,审常知变,颇有助于临证。于各科临证介绍,列述常见病证一百余种,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下附一、二主治方剂,并详载各方的加减。选方无论是自创还是成方,大多为程氏“苦心揣摩所得,效者极多”,如治痢散、止嗽散、加味香苏散、消瘰丸等治疗痢疾、咳嗽、瘰疬有显著疗效,为医家所广泛采用。此书阐发医理提纲挈纲,简明扼要,切于实用,重点突出,其文字由浅入深,内容由粗至精,选方用药,简便易行,对后世学者颇有教益,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医学门径书。《郑堂读书记》评其书曰:“条分缕析,因证定方,大抵一衷于古,而又能神而明之,以补昔人智力所不逮。盖昔人论分,分则偏;钟龄之论合,合则全。剖抉辨晰,悉归简易。”有雍正十年(1732)刊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上海扫叶山房刊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乐律表微

    八卷。清胡彦升(生卒年不详)撰。彦升字竹轩,德清(今浙江德清)人,雍正庚戌(1730)进士,官至定陶知县。是书有《度律》二卷、《审音》二卷、《制调》二卷、《考器》二卷,多为纠正古人之错误,其论述十分正

  • 明亡述略

    二卷。清锁绿山人撰。锁绿山人真实姓名事迹及生卒年月均不详。《明亡述略》记明季亡国史实,首卷述崇祯帝及辅臣周延儒、温体仁事。又述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蔡懋德、周遇吉、秦良玉等围剿李自成

  • 政刑类要

    一卷。元彭天锡(生卒年不详)撰。彭天锡,字仁仲。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平无考。《政刑类要》主要记述作者生活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法令,文字简明通俗。《政刑类要》有《永乐大典》本,清代时被列入《四库全书》

  • 浮山县志

    ①八卷。明许安纂修。许安,河北万全都司龙门卫人。出身监贡。嘉靖十一年(1523)知浮山县。按浮山县志在明嘉靖以前,无可稽考。然嘉靖十一年时,尚有旧志稿抄本,亦不知何人编纂。许安上任后,即取旧志稿,加以

  • 重修蒲台具志

    十卷。清严曾业修,李楠纂。严曾业字禹航,浙江余杭人,贡生出身,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蒲台县知县。李楠,邑人。《蒲台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李时芳,再修于此。严曾业宰蒲台县后,见旧

  • 孝经古今文传注辑论

    一卷。清吴大廷撰。吴大廷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举人,官至台湾道。吴大廷认为,孝经古文、今文只是在文字的增减、章句的分合上所传略有不同,而大义原本一样。于是依照吴隆元孝经之本的体例,对所集唐玄宗、

  • 缀遗斋彝器考释

    三十卷。清方浚益撰。方浚益(?-1899),字子听,又号伯裕,安徽定远人。官金山知县。工古文辞。试有司辄不利。署南汇、奉贤县事。曾随公使黎庶昌出使日本,后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皆深相引重。方氏以研治殷

  • 北流县志

    十卷,清张允观纂修。张允观,镶黄旗人,监生,奉直大夫,候补知州,乾隆十三年(1748)任北流知县。旧志康熙二年(1663)县令安九珽始修《北流县志》,此编踵前志而修,增八十余年史事,广咨博访,群参互考

  • 秘传证治要诀

    见《证治要诀》。

  • 高宗肜日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鸣,祖已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已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