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宋嘉祐石经周礼礼记残石

北宋嘉祐石经周礼礼记残石

一卷(吉石盦丛书本)。罗振玉据其所藏本影印。书不分卷,凡三十一页。首影印原石《周礼》、《礼经》、《孝经》三经残字,后有罗氏宣统丁巳闰月跋。据跋所记,《礼记》存《檀弓》六十行,《中庸》五十行。《孝经》存四十一行。《周礼》,与彭氏《知圣道斋读书跋》所谓三百十二行相比,实为二百四十二行,又磨泐九行。其所存石刻残字,实为《周礼》、《礼记》、《孝经》三种,而《吉石盦总目》仅题为“周礼礼记残石”,把《孝经》略去了。石刻中篆文之体都有依据,如“由”作“粤”,“其”作“箕”、“拜”作“”、“饮”作“”、“罍”作“櫑”等,皆与《说文》小篆相合。其中真书与各本相异的,也颇有善处。冯登府《石经考异》中所考的北宋石经,其《周礼》及《礼记·檀弓》残字所据之本,与此相同。其中对于篆文合于《说文》小篆的诸体,及较各本颇有善处的真书,多已著录。读此书《周礼》、《擅弓》之文,宜取冯氏《考异》互相参考。只是《考异》中所举合于小篆的篆文,也间有遗漏。如石经《周礼》中“拜”字篆文,从《说文》正篆作“”。而《檀弓》中“拜”字篆文,则不从《说文》正篆,而从扬雄所说从两手下之体作“”。《考异》则只举“”字,而不及“”字。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根据石刻原文中各经的篆文,互证其异同。

猜你喜欢

  • 释范

    一卷。清廖平撰。该书是廖平所撰《穀梁春秋外编》中的一种。大体上在于补充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的疏略,纠正范注之误,提出自己的看法。可参见《重订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条。该书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 田寿荪行述

    一卷。清田兆林编撰。兆林,清末浙江山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纪其父田祚生平。田祚字元持,号寿荪,道光举人,官至江苏镇江府知府。现存光绪年刊本。

  • 四川通志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

  • 诗说

    ① 十二卷。宋刘克撰。刘克,宋理宗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信安(今浙江常山县)人。刘克在《诗经》研究方面受吕东莱的影响,《诗说》一书的体系仿效《吕氏家塾读诗记》,一诗一解,先列原文,后录诸家之说,而系

  •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宝元时进士。治平三年(1066),献所撰修《通志》八卷,准自辟

  • 医贯

    六卷。明赵献可(生卒年不详)撰。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一作“医无闾子”),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学识渊博,尤擅易学而精医学。其医派出于薛己、张景岳,偏于温补,反对滥用寒苦攻伐,倡导肾水命火之说

  • 何劭公论语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论语郑义》)撰。樾认为何劭公《论语注》亡佚已久,凡拾遗补缺者,只以《春秋》说《论语》而对何注无征。樾乃取《公羊解诂》中引《论语》处以存何义。是书与樾所撰的《论语郑义》体例相同,但所

  • 意园文略

    二卷。《事略》一卷。清盛昱(生平见《郁华阁遗集》条)撰。《意园文略》共二卷。卷一为序、《两淮盐法录要》序、《成场课士录》等八篇集序、《八旗文经》序、《阙特勤碑跋》、《芸香馆遗诗跋》等。卷二为劾疆臣欺蔽

  • 时令汇纪

    十六卷。余日事文,四卷。朱濂撰。朱濂,生平不详,清前期人。其先以《艺文类聚》之体,采录四时十二月事实、诗赋,汇辑成书。后以其书只分节候而无日次,又另成四卷,名以《余日事文》,每月三十日皆采录事实、诗赋

  • 校正孔氏《大戴礼补注》

    十三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号陶庐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四川等省知县多年,官至新疆布政使;对文字训诂、新疆图志、欧西历史,均有研究。青年时曾好骈体文,后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