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助语辞

助语辞

一卷。元卢以纬撰。卢以纬字允武,元末东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皆不可考。我国专释虚字的专著,以卢氏《助语辞》为最早。《助语辞》初称《语助》,收入《奚囊广要丛书》。后胡文焕《格致丛书》所收《语助》,题名为《新刻助语辞》。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陈雷所撰《语助》订补之作名《音释助语辞补义》。卢氏著作遂以《助语辞》之称较为通行。《助语辞》收六十组虚词或与虚词有关的词组,共计一百一十八个词条。其中单音词六十六个,复合词和词组六十二个。是书在编排体例上以分组释义,连类而及为主要方式,如“然”字条下,列“然后”、“虽然”、“然则、然而、不然”三个词条、五个词释“然”,连类而及于“尔”、“如”、“若”等。另一方式是把同义或近义词归为一组,在比较辨析中阐发其意义及作用,例如:“‘呜呼’、‘吁’:呜呼、嗟叹之辞,其意重而切;吁、亦咨嗟之辞,其意稍轻;此皆先叹息而后发语。更有‘於’字音呜,为语中叹辞。《尚书》:‘禹曰:於!’未转作此‘呜’字写,意则同。‘黎民於变时雍’、‘於缉熙敬止’,又作‘於戏’,音同。‘於戏!前王不忘。’”本书虽专释虚字,但其研究方法仍以传统训诂方法为主。对所辑语词,皆阐释其意义,分析其用法,并援引古籍以为例证。但《助语辞》对传统训诂有所突破,它总结了汉代以来训诂学家对虚字的研究成果,触及到某些语法问题:第一、对句子或句间的语义结构关系有所阐发。是书把其结构关系大致分析为转折关系、设问关系、假设关系和过接关系等。第二、对某些虚词的用法和语法意义有一定程度的概括和归纳。如把“而”字归纳为“转折”和“助声”两类,把“夫”字归纳为“发语之端”、“在句中与‘乎’字似相近”和“在句末者为句绝之余声”三类等。《助语辞》虽然还没有明确地划分词类,但对虚词用法和语法意义的归纳,已较前代训诂学著作有较大进步。第三,对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有所阐发。例如,“者”字条说:“有‘者’前‘也’后。‘者’举其说于前,‘也’释其意于后以应之。”这是说明“……者,……也”这种句式中,“者”与“也”的前后呼应关系。在“哉”字条说:“在句中如‘贤哉回也’、‘君子哉若人’直是叹其人之果贤、果君子。”这是说明在倒装句式中“哉”字所起的造句作用。《助语辞》是第一部专释虚词的著作,较之古籍注解中一字一句的零星诂解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书属于草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摆脱传统训诂的影响,往往从词义训诂角度阐发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训解颇含混不清,说明作者对“语法”尚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另外,释文例证不足,引文多不注明出处等亦为是书不足之处。《助语辞》有明嘉靖年间刊行的《奚囊广要丛书》本,是本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胡长孺序。另有万历年间胡文焕编辑之《格致丛书》本,是本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胡文焕序,删掉了胡长孺序,且较《奚囊》本少了一页(少了六组十一个词),更名为《新刻助语辞》。另有清陈雷撰,魏维新校订的《音释助语辞补义》,书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魏维新尚著有《助语辞补》一卷,书后附有王鸣昌、魏维新编订的《助语辞补义附录》。日本享保丁酉年(1717年)刊刻《重订冠解助语辞》,是本亦录胡文焕序。

猜你喜欢

  • 汉碑引经考

    六卷。(附引《纬考》一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收集汉碑始于宋朝,自此以后有关著录渐多。但是嗜好古董者少有发明,喜欢收藏者又昧于考订。朱百度虽有汉碑征经之作,但止有传《周易》一卷。皮锡瑞此书

  • 四寸学

    六卷。清代张云璈(1747-1829)撰。张云璈字仲雅、一字简松,号复丁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举人。著有《金牛湖渔唱》、《选学胶言》、《选藻》、《复丁老人草》、《三影阁丛书》、《简松草堂

  • 火警或问

    一卷。明嘉靖皇帝(1522-1566)御制。当时皇宫偏东处失火,嘉靖帝下诏让户部、礼部及都察院命百官修省,并亲撰此文。此文大略谓“火本非灾异,而人事不可不修,并非惑于祸福事应之说。”此文前面有世宗写的

  • 左传列国职官

    一卷。清沈淑撰。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条。

  • 呻吟语摘

    二卷。明吕坤(1536-1618)撰。吕坤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属河南)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历任襄垣知县、户部主事、山东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刑部侍郎等职。万历二十五年(

  • 金史

    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生平事迹详见《宋史》条)主编。凡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下至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的金朝一百二十年历

  • 有怀堂诗文集

    一卷。清田肇丽(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田肇丽,字念始,户部侍郎田雯之子,山东德州人。官户部郎中。少以才高自傲,后屡试不中,故述怀诗有“惭非科名人”之句,为此耿耿于怀。其诗文均有抒胸臆,但品格只在一

  • 仪礼释宫增注

    清江永(1681-1762)撰。永字慎修,西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康熙时诸生。博古通今,专心十三经注疏,于三《礼》之功尤甚,精于考证。弟子甚众、戴震等人曾受其学。著述颇丰,有《周礼疑义举要》、《古韵标

  •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

  • 澄清堂帖

    十卷。不著刻者姓名。该帖以甲、乙、丙、丁等十天干为分卷标志,现仅存前五卷王右军书。由于该帖直到清乾隆时才有论及,明以前未见著述,故对该帖真伪各执一词。董香光等认为是南唐时刻,程南村则认为是宋人伪帖。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