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礼廎集
三卷。清王颂蔚(1848-1895)撰。王颂蔚,号芾卿,又号蒿隐。苏州长州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部补员外郎,后升郎中,任京师泽学馆监督等职。其人肆力于词章之学。是集有文集三卷,补遗一卷,诗集一卷。文集中包括诗序、书后、别传、墓志铭、书等,诗集中收诗五十首。其子王季烈为该书作序,该书为民国四年(1915)溪王氏刻《写礼庼遗著》四种之一。
三卷。清王颂蔚(1848-1895)撰。王颂蔚,号芾卿,又号蒿隐。苏州长州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部补员外郎,后升郎中,任京师泽学馆监督等职。其人肆力于词章之学。是集有文集三卷,补遗一卷,诗集一卷。文集中包括诗序、书后、别传、墓志铭、书等,诗集中收诗五十首。其子王季烈为该书作序,该书为民国四年(1915)溪王氏刻《写礼庼遗著》四种之一。
六册。清郭立、方衷恒辑。此书不分卷。书成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高宗三次南巡,临抵江南(今江苏省)省属江宁(今南京)、扬州、镇江、常州、苏州等处名胜,颁赐御制诗章匾联,恭录敬镌,载于册首。书所载
十五卷,清王云翔修,李日瑚纂。王云翔,江西新淦人,进士,官蒲圻知县。康熙十二年(1673)县令张圻隆等续修,成书俱在。王云翔莅任时,又历六十余年未修。民俗更改,赋役变迁,山川疆域之界限,人物艺文之代兴
二卷。清严珏撰。珏字佩之,号生轩,江苏无锡人。家贫好学,潜心于《易》、《春秋》,学宗乡先贤高攀龙,曾讲学东林书院,以布衣终老。著述除《春秋论》外,还有《生轩易说》、《春秋集说》、《尚书讲义》等。《春秋
一卷。清许致和撰。致和著有《说诗循序》。是书《大学》、《中庸》,各为讲义一篇,后附时艺七篇。谓《大学》全书,蔽以知本;《中庸》大旨,在于尽人会天,一本于诚。以下即就此为说,使通篇筋脉,联络融会。或以一
三十九卷。宋朱熹撰。朱熹事见《四书章句集注》条。朱熹既作《四书章句集注》,复以诸家之说纷纭,因设为问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书。此书有《大学》二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非成
三十卷,首一卷。清卢凤岑修,林春溥纂。卢凤岑,曾任罗源县知县。林春溥,闽侯县人,翰林院编修,著述甚富。罗源明时已有志乘。清时又数修。卢氏任县令后,以邑乘又有百余年未修,延林春溥纂成此书。道光十一年(1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批评朝政而得罪朝庭,谪戍伊犁。
八卷。高润生撰。润生字雨人,号幕坡,固安(今谷河北)人。光绪庚寅(1890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官至给事中。是编所释谷名均见于《尔雅·释草》,《尔雅》所无者,则汇为“附考”。经文注疏,悉从阮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作者撰成《春秋通论》之后,恐学子尚未精熟“三传”,不能迅速理出头绪,于是又著此书。此书取事同而书法互异者分类辑录,共八十五类。其实,宋沈棐《春秋比事》、元赵汸《春秋
二卷。清代释际醒(生卒年不详)撰。际醒,俗姓马,字彻悟,讷堂;别号梦东。丰润(今属河北省丰润县)人。际醒自幼通经史。皈依佛门后,遍历讲席闻法,博贯性相之学,尤精法华、三观、十乘之旨意。后专攻深研净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