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内训

内训

一卷。明仁孝文皇后(1363-1407)撰。仁孝文皇后姓徐,中山王徐达长女,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洪武九年(1376),册封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封为皇后。她采《女宪》、《女戒》,著《内训》;又类编古人嘉言善行,撰《劝善书》。此书共分二十篇:一《德行》、二《修身》、三《慎言》、四《谨行》、五《勤励》、六《警戒》、七《节俭》、八《积善》、九《迁善》、十《崇圣训》、十一《景贤范》、十二《事父母》、十三《事君》、十四《事舅姑》、十五《奉祭祀》、十六《母仪》、十七《睦亲》、十八《慈幼》、十九《逮下》、二十《待外戚》。其宗旨在于劝戒好女要遵守封建礼教。她认为,贞静幽闲,端庄诚一,孝敬仁明,慈和柔顺为女子的德性;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为女子的修身之道。主张妇女要自持,慎言谨行;勤于劳作,早作晚休;勉于积善,有过能改,遵崇圣训,以成内助之美。强调妇女要事父母以孝敬,事君以忠诚,事舅姑以致敬。各篇中系以小注,多为颂扬之词,当为儒臣所加。据《明史·仁孝皇后徐氏传》考证,在永乐三年(1405),此书颁行。而《明朝典汇》载,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以仁孝皇后《内训》颁群臣,俾教于家。又考《名山藏坤》记,初撰此书,不过示皇太子诸王而已,至永乐五年七月以后,明成祖乃出《内训》、《劝善书》颁赐臣民。此本为明初刊本,首标大明仁孝皇后,而她卒于永乐五年七月,后谥曰“仁孝”。据此可知《内训》刊于永乐五年七月以后,十一月颁行。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

猜你喜欢

  • 易经辨疑

    ①七卷。清张问达撰。张问达字天民,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前有康熙十八年(1679)广平冀如锡序,称其得力于阳明良知之学,所以其书黜数崇理,而淡理又统归之于心,极力排除卜筮之说,未免过分。张问达自序,首

  • 丝纶捷要便览

    一卷。不著编辑者名氏。该书乃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内阁票旨成式,按曹司为次,分类标载,大概是由两房中书舍人抄撮而成。书末有《秋审题本》,也是当时的一份案牍公文。《四库全书》载两淮马裕家藏本。

  • 刘彦昺集

    九卷 明刘炳(约1361前后在世)撰。刘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刘炳事迹略见《明史·文苑传》。洪武初,献书言事,授中书典签。出为大都督府掌记,考其《吊余阙墓》结衔称《大都府

  • 射易淡咏

    二卷。此书不著撰写人名氏,卷端只题有“西农”二字。前有陈愫《索射易书》一篇,称其字为孝若。据考,陈愫至清朝尚存,尝与邱象随等共注《李贺昌谷集》。书中又称张九山青衣得《射易》半部于虎邱僧舍,便抄录寄放在

  • 十全福

    五本。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共四十三出,写明正德、嘉靖间刑部员外郎林俊之事,虚实兼有。其情节大略是:林俊上疏请诛妖僧继晓,被革职,到扬州舅父王恕家中寄居。言吉交闻知林俊获罪,欲中断婚约,而其女如玉坚决不

  • 洪氏集验方

    五卷。宋洪遵(1120-1174)撰。洪遵,字景严,鄱阳(今属江西省)人,官至资政殿学士。博学多通,明医理。此书成于宋乾道六年(1170),书中辑入作者生平所用有效之方,或流传效验之方,共169首。卷

  • 后周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

  • 课业余谈

    三卷。清陶炜(生卒年不详)撰。陶炜字宾玉,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一生勤奋好学,善于著述。《课业余谈》是陶炜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仿释名广雅之体,采辑经史中浅而易解之内容,以类编载,从天地至古音转注,

  • 诗序辨

    一卷。清夏鼎武撰。鼎武字靖叔,浙江富阳县人。诗序作者为谁,古有争论。自郑玄提出为子夏所传,后世学者如惠栋、段玉裁、钱大昕等皆以为然。夏鼎武据《后汉书》之儒林传,认为是卫宏所作而直斥郑氏之非,立论未免武

  • 左传统笺

    三十五卷。清姜希辙(?-1698)撰。希辙字二滨,号定庵,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明代思想家刘宗周门下弟子;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康熙朝仕至户科都给事中、奉天府丞。著述还有《雨水亭集》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