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兵学新书

兵学新书

十六卷。徐建寅(1842-1901)撰。徐建寅,一名寅,字仲虎,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徐寿之子。他早年就“素有大志,抱负雄才远略。”壮年时“苦志力学,久而弥笃,博闻强记,无书不读,凡学必精”(张罗澄《兵学新书序》)。曾任山东机器局总办,福建船政提调,驻德使馆参赞,擢直隶侯补道。光绪辛丑二月十二日(1901),因试制无烟火药,不幸殉身,年六十岁。徐氏除撰有此书外,还著有《游欧杂录》、《谈天》,译有《德国议院章程》、《造船全书》等。徐氏遍历欧洲几个军事强国,参观轮船军械各厂,探讨其政治风俗,访其议院及其军操各程式,感慨良深,认识到中国落后挨打,乃是国力不强,不讲求兵学所致,于是发愤研究军事,探求各国新法之精理,汇辑泰西诸书之精华,撰成此书。此书又称《兵法新书》,十六卷,附图三百七十余幅。卷一记哨队官长操兵之法,及一旗之制(练力、持枪、走阵、打靶、队长、行路)。卷二记一旗阵式(阵式、紧队、散队等)、卷三记一旗运用(运用、总纲、住守等),皆述旗哨官长操兵之法。卷四记一营阵式、卷五记一军阵式。卷六、卷七记马兵、炮兵之制。卷八记马步炮合用之法。卷九为挑兵召募、编营集饷、弁兵学、将国学等。卷十为粮饷、衣食之制。卷十一论军械。卷十二论沟墙。卷十三论宿食。卷十四为台路。卷十五为铁路。卷十六为运兵毁路。此书内容丰富,而“不载吉凶占验诸异说”。尤为人称道的是,书中记述了当时先进的军事技术及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铁路、电报等在军事上的应用,大开国人眼界,为古老的中国兵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其它如军事训练、兵役制度方面也多有精辟见解。此书刊布于戊戌维新之时,对于当时的维新变法,尤其是军事改革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此书流布不广,今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河南省图书馆有收藏。

猜你喜欢

  • 广社

    无卷数。明张云龙(生卒年不详)撰。云龙,字尔阳,华亭(今上海)人。此书成于崇祯末年,在陶邦彦所作《灯谜》的基础上加以广充,而成此书。前载作谜语的格式,取字义相似者配合一句,暗射成语。后借诗韵平仄分注,

  • 有官龟鉴

    十九卷。元苏霖(生卒年不详)撰。苏霖字子启,镇江(今属江苏)人。著有《书法钩元》,余事不详。此书主要采录前人服官事迹,编撰成书。全书共分四十类,皆以四字标题,如辅相君王、赞翼皇储、陈善闭邪、绳愆纠谬、

  • 易经贯一

    二十二卷。清金诚撰。金诚字闲存,华亭人。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记有“略言”六则,“谈余杂录”四卷,“易学问经说”、程子《易传序》、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以及河洛卦象诸图与会讲之语。亨、

  • 朋寿堂经说

    六卷。清末邹寿祺撰。寿祺字景叔,海昌(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师从经学家俞樾。所著之文多见于《诂经精舍》八集,皆三十岁以前所作。此书解《易》《书》一卷,《诗》、《仪礼》一卷,《周礼》一

  • 伤寒九十论

    一卷。宋许叔微(详见《类证普济本事方》)撰。此书为作者自述医案集结而成。书中载各种疑难之证医案九十则,每则先述病例及治疗经过,然后剖析评说。作者在理论上以张仲景学说为指导,凡脉证与张氏之说相合者,用其

  • 齐天乐

    二卷。作者不详。本书乃传奇,上卷共十五出,已缺,仅存下卷。本传奇演述佛教故事,属度脱剧。其内容大致是:太子悉达多离家前往雪山修道,其父净梵王(今通译为净饭王)命内相陈琳往雪山令其还朝,太子不从。净梵王

  • 宏碧缘

    见《绿牡丹》。

  • 带经堂诗话

    三十卷。清王士祯(1634-1711)著。生平详见《带经堂集》辞目。张宗楠(17041765)纂集。张宗楠,字汝栋,别号含广。浙江海盐人。其家为海盐世族,即所谓涉园张氏。张宗楠曾多次参加省试,屡荐不中

  • 异域志

    二卷。元周致中撰。致中生卒年不详。江陵(今属湖北)人。官任知院,“奉使外番者六,熟知四夷人物风俗。”(《四库全书总目》)此书本名《裸虫录》,后人重编时改为今名。书中著录了二百余个国家和民族,编一百五十

  • 当轩集

    十六卷。元王旭(生卒年不详)撰。旭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山东通志》称“旭与同郡王构、永平王磐俱以文章名世,天下号为三王。游历天下,终生未仕。”《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随意抒写,不屑于雕章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