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音均(韵)表

六书音均(韵)表

五卷。清段玉裁撰。段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是书附于《说文解字注》。卷首有乾隆丁酉(1777年)戴震等序及段氏自序。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群经韵分十七部表》等。是书初称《诗经韵谱》、《群经韵谱》,钱大昕曾为之序,后方变易体例,增加内容而取今称。每表皆首列序说,说明撰述之意颇详。《今韵古分十七部表》之序说谓郑庠分古韵为六部,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江永分古韵为十三部,“今既泛滥《毛诗》,理顺节解,因其自然,补三家部分之未备,厘平入相配之未确,定二百六部为十七部。”《古十七部谐声表》之序说云:“考周秦有韵之文,某声必在某部,至啧而不可乱。故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自音有变转,同一声而分散于各部各韵……要其始则同谐声者必同部也,三百篇及周秦之文备矣。辄为《十七部谐声偏旁表》,补古六艺之散逸。类列某声某声,分系于各部。以绳今韵,则本非其部之谐声而阑入者,憭然可考矣。”《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把十七部按音之远近分为六类,序说云:“学者诚以是求之,可以观古音分合之理,可以求今韵转移不同之故,可以综古经传假借转注之用,可以通五方言语清浊轻重之不齐。”《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依十七部汇辑《诗经》韵字。并提出“古本音”、“古合韵”概念,谓“凡与今韵异部者古本音也;其于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本音之谨严,如唐宋人守官韵;合韵之通变,如唐宋诗用通韵。不以本音蔑合韵,不以合韵惑本音,三代之韵昭昭矣。”《群经韵分十七部表》依十七部汇辑群经韵字,体例与《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相同。段氏继承和发展了江永的研究成果,分古韵为六类十七部。他的特点是支脂之分为三部;真文分部;侯部独立。段氏把入声归入阴声,只是以质(栉屑)配真(臻先),与体例略有不合。他赞同江氏“异平同入”主张,认为平声多而入声少,所以每个入声可有几个平声相配。关于声调,段氏认为“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古不侔”。又认为“古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上与平一也,去与入一也;上声备于《三百篇》,去声备于魏晋”。段氏发现依据谐声偏旁把古字归类,其结果与古韵类别大致相同,提出“同谐声者必同部”之说,使不见于韵脚的字得以网罗无遗,这是古音研究的重要进展。段氏使各韵部的次序完全脱离《切韵》始“东”终“乏”传统,另依古韵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新排列,后来王念孙、江有诰等都接受了段氏意见,所排列的韵序较段氏更精密更合理。段氏此书当时人的评价即很高,钱大昕云:“段君复因顾江两家之说,证其违而补其未逮,定古音为十七部,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穷文字之源流,辨声音之正变,洵有功于古学者已。”(钱序)段氏的老师戴震对他的学说也很推重,在给他的信中说:“大著辨别五支六脂七之,如清真蒸三韵之不相通,能发自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今春将古韵考订一番,断从此说为确论。”是书版本见“说文解字注”。

猜你喜欢

  • 墨海金壶

    一百一十五种,七百二十七卷。清张海鹏(详见《学津讨原》)编辑。张海鹏既收明毛晋汲古阁丛残书籍汇为《学津讨原》,又广搜四部博采九流,得古书之可以附庸六籍者汇辑成此编。书之凡例自称悉本四库所录,多采文澜阁

  • 琼州府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明谊修,张岳崧纂。明谊,蒙古正黄旗人,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琼州知府。琼州郡志,始于康熙十五年(1676)牛天宿,四十五年(1706)贾堂重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肖应植续

  • 陆氏毛诗异文辑

    一卷。清沈淑(详见《毛诗异文补》)撰。此书摭拾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音释解诗所引异文,汇为一编,搜罗排比,大体上还算该洽。虽然所辑之文,或并录音释,或释文本有音释而此书只辑异文。又《释文》所引经文,有与

  • 白云集

    ① 四卷。元许谦(1270-1337)撰。一名《许白云先生文集》。许谦字益之,金华(今浙江)人。少孤,颖悟异常,稍长即力致于学,受业于金履祥。公卿累荐,不仕。暮年讲学从者千余人。晚年自号白云山人,世称

  • 觉世棒

    见《鸳鸯针》。

  • 周易古文钞

    三卷。明刘宗周(1758-1645)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南京破后,绝食而死。事迹县《明史》本人传。刘宗周与黄道周在明末都以善《易》

  • 周易何氏讲疏

    一卷。辑佚书,隋何妥撰,清马国翰辑。何妥字楼凤,西城(今陕西安康)人,官至国子祭酒。封襄城县公,卒谥肃。《北史》有传,称其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疏》二卷。《隋书·经籍志》载,《周易讲疏》十三卷,

  • 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521)撰。兴嗣字思纂,河南项(今项城)人。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改官给事中。帝每令为文,如《铜表铭》、《檄魏文》等,辄称善。著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住职仪》等。据唐李

  • 药亭诗集

    二卷。清梁佩兰(1632年-1708年)撰。梁佩兰字芝五,号药亭,广东番禹人,另说广东南海(今佛山)人。童年时每日读书能记数千言。通经史百家,顺治十四年(1657),二十六岁乡试第一,以后参加会试却屡

  • 太原段帖

    四卷。清段叔玉(生卒年不详)刻博山书。段叔玉,生平不详,为傅山的同乡后辈,工于刻石,为傅山之子傅寿髦所赏识,学傅山书,故收藏甚多。该帖刻成于康熙癸亥,此帖中皆为傅山七旬以后所收,多录古人诗文,自书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