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释义

六书释义

二卷。近代李天根撰。李氏生平,参见《说文部首略注》。全书分总论、分论、结论三大节。首为总论,述六书名称次第及诸家之论六书,以及转声通假。次为分论,释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末为结论,总述己意。每节皆博引古今诸家之说,并以己意折衷之。其于六书次第,变更许书原次,列会意于形声之前。其于指事,则分独体、合体;于象形则分纯体、合体、变体;于会意则分纯体、变体;于形声,则分纯形声,变形声;于转注,则以属于造字之法,通此则格彼,不若属于用字之法,庶几左宜右有,不致发生窒碍;于假借,则以为当从“本无其字”着想,不知者以为近于引申。谓引申因文生义,义在文后,假借则本应有此义而无其字,乃托于他字以为之,义在文后。其结论持论亦殊允当,不违许氏之意。罗列众说,及于晚近诸家,如章太炎、胡韫玉、马叙伦等,征引颇详备。可据以知古今诸家所论六书之同异,颇有参考价值。是书有民国十四年(1925)念劬堂刊本。

猜你喜欢

  • 榕村集

    四十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作者生平详见《周易通论》(辞条)。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

  • 周易本意

    五卷。清何志高撰。何志高字西夏,四川夔州万县人。曾闭门著书数十年。所著总名为《西夏经义》,本书即其中一种。其书依古易次序,经与传分列,只有《彖传》、《象传》合为《彖象上》、《彖象下》,其余皆同古本。卷

  •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作者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以监本增注而释之。”此书于每一字下先列“官注”,后附“互注”,中间用一“释”字隔开,如:“鳜,鱼名。〔释〕云:大口,细鳞,有斑文。”此书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清康

  • 易翼述信

    十二卷。清王又朴(1681-1760)撰。王又朴字介山,直隶天津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池州、徽州知府。此编经传次序,均依王弼旧本,而冠以读《易》的方法,后面附有各家杂论。王氏幼读朱熹《周易

  • 后七国志

    见《乐田演义》。

  • 程子详本

    二十卷。明陈龙正(详见《救荒策会》)编。龙正以二程遗书虽经朱熹手编,而记载之重复、字句之同异及议论之出入,均未暇是正,遂排比刊削,分类编次,定为此本。其经说之别者,亦并载入,又增以元谭善心之传闻续记。

  • 卞郎中诗集

    七卷。明卞荣(1419-1487)撰。卞荣,字华伯,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明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至户部郎中致仕。著有《卞郎中集》。是编系其门人无锡吴键所刻,凡七卷,作品大半皆酬赠哀挽之作,多

  • 韵学源流

    一卷。清莫友芝撰。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自号与俦子,晚年号眲叟。贵州独山县人,祖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以荐特诏知县发江南,不就。少年时居遵义,与郑

  • 河图洛书考

    无卷数。清王崧撰。王崧字伯高,号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进士,曾官山西武乡县知县。作者认为唐以前说易诸家所言河图洛书多为空言立说,毫无根据,而宋儒作河图二式,并列于经传,但不知从何处所得。此书据《东都事

  • 资阳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范涞清修,何华元纂。范涞清,广昌人,曾任资阳县知县。何华元,邑人。按资阳县志创修于乾隆三十年(1765)县令张德源,嘉庆二十二年(1817)县令宋润奉檄重修,邑孝廉陈来仪主其事。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