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说

六书说

①一卷。清江声(1721-1799)撰。江声字鳣涛,改字叔沄,号艮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惠栋,宗汉儒经说,精小学,善考据,主要著作有《尚书集注音疏》、《六书说》、《释名疏证》、《论语俟质》、《经史子字准绳》等。此说全文不足两千字,摘要如下:“象形,会意、谐声三者是其正,指事、转注、假借三者是其贰。指事统于形,转注统于意,假借统于声。盖依形而制字为象形,因字而生形为指事。如‘日’象其币,‘月’象其缺,由此推之,凡山水鱼鸟等实有其形而字象之者,胥视此矣。若‘上’‘下’本无定形,置‘一’以为准,侸于其上则为‘上’,缀于其下则为‘下’。由此推之,‘日’在‘茻’中为‘莫’,‘王’在‘门’中为‘闰’,凡视之可识、察之见意者皆是也,此指事统于形也。盖合两字三字以成一谊者为会意,取一意以概数字为转注。‘止’‘戈’为‘武’、‘人’、‘言’为‘信’,推‘十’合‘一’为‘士’,‘黍’可为酒‘禾’‘入’‘水’,‘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言会合其意也。转注则由是而转焉,如‘挹彼注兹’之‘注’,即如‘考’、‘老’之字,‘老’属会意也,人老则髦须变白,故‘老’从‘人’、‘毛’、‘匕’,此亦合三字为谊者也。立‘老’字以为部首,所谓‘建类一首’。‘考’与‘老’同意,故受‘老’字而从‘老’省。‘考’字之外,如‘耆’、‘耋’、‘壽’、‘耇’之类,凡与‘老’同意者,皆从‘老’省而属,是取一字之意以概数字,所谓‘同意相受’。叔重但言‘考’者,举一以例其余尔。由此推之,则《说文解字》一书凡分五百四十部,其分部即‘建类’也,其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即所谓‘一首’也,下云‘凡某之属皆从某’,即‘同意相受’也,此皆转注之说也,此转注统于意也。盖谐声者定厥所从,而后配以声,声在字后者也。假借则取彼成文而即仍其声,声在字先者也。……‘以事为名’即转注之‘同意相受’,以配合之字为声,所谓‘取譬相成’也。凡一字而兼两谊三谊者,除本谊之外,皆假借也。”其说转注主义转,为前人所未发,清钱坫谓“转注之说古无定解,得此足以破的。”其说指事,举“莫”“闰”为例,则与会意混而不分,不可信从。总的看来,江氏说六书,虽未必尽合许慎之旨,尚犹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足资参考。江氏撰成此文即手篆勒石,顾广圻尝以拓本重墨于版,今有清代《小学类编》本,《求实斋丛书》本,《玲珑山馆丛书》(即《益雅堂丛书》)本,《琳琅秘室丛书》本,近代据《琳琅秘室丛书》本排印的《丛成集成初编》本。② 一卷。清廖登廷(生卒年不详)撰。登廷,四川井研人,光绪间廪生。此编论六书极力维护许说,批驳段说。如论象形,谓“‘八’、‘夭’等字之谓象形,许有明文,力辨段氏以实为象形、虚为指事之误。论指事,谓如指画之指,当为记识之意。‘一’为形,指其上则为‘⊥’,指其下则为‘丅’,‘丨’‘丨’即手画之痕迹,即所谓指。指事似合体象形,但合体象形合二字为一字,义与原字异,此则具从原字生义,是其异。又似会意,但所指一二画不成字,会意则两字皆成字者。段氏未明于此,故其说多诬。”言及会意形声,亦极论段氏以所立十七部绳许书之字,遇有不合或删声或补声之误。论转注乃谓“如木部以‘木’为‘建类一首,而凡木属皆依序林列,故谓之‘同意相受’。如病流注,始只一处,后转相传染,流注周身,皆原一注。”这是与江声之说相同的。言及假借,谓“应分‘依声’、‘托事’为二类”,又别为四源十二例,不仅误解许说,而且妄作臆断,不足取。是书光绪间有刊本。

猜你喜欢

  • 竹斋集

    三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明王冕(1287-1359)撰。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

  • 皇华集

    十三卷。本书系明代时朝鲜国所刊使臣唱酬之作。所录仅有天顺元年(1457)、二年、三年、四年、八年(1464),成化十二年(1476),弘治元年(1488)、五年(1492),正德十六年(1521),嘉

  • 类隽

    三十卷。明郑若庸(生卒年不详)撰。郑若庸字中伯,号虚舟,昆山(今属江苏)人。郑若庸精诗古文,兼工词曲。少为诸生,以任侠不羁被斥。受赵王厚煜聘,入府著书。历经二十年,仿《初学记》、《艺文类聚》而编成此书

  • 汉唐通鉴品藻

    三十卷,明戴璟撰。作者生平及著述见于《群史品藻》条。《汉唐通鉴品藻》在《明史·艺文志》中有著录,该书系戴璟所作《读史品藻》的坊本改易了名字,涉及史事上起周威烈王,下迄后周世宗柴荣,与《通鉴》的首尾相应

  • 操风琐录

    四卷。清刘家谋撰。前两卷大体以闽方音考证古音,如谓娘、日、泥三母字偏旁多相谐,与其后章炳麟“娘日二纽归泥”说相合。又谓闽方音无轻唇音,无舌上音,与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说一致。后两卷训释

  • 巴西文集

    一卷。元邓文原(1258-1328)撰。邓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绵州(今四川绵阳)人。随其父流寓钱塘,自称巴西,以示其不忘本土。著有《巴西文集》。此集编者不详,仅录其碑志记序等文七十余篇。“其文原学有

  • 通义堂集

    二卷。清刘毓崧撰。王先谦《经解续编》有刘毓崧所著《周易旧疏考证》、《尚书旧书疏考证》,然未收此书。光绪十六年(1890)始刊于长沙思贤讲舍。这本书虽然书名是集子,其实皆是说经之文,故不列于集部而列于此

  • 阅藏知津

    四十八卷。明代释智旭编撰。智旭生平事迹详见《灵峰澫益大师宗论》辞条。《阅藏知津》一书,为目录体佛学之书。自明崇祯八年至清顺治十一年(1635-1654)历时二十年成书。编撰此书的目的在于使阅读藏经的人

  • 胡氏诗识

    二卷。明胡瓒宗(生卒年不详)撰。胡瓒宗字可泉,一字孝明,自号鸟鼠山人。秦安(今属甘肃)人。正德进士,曾任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后为仇人构陷,革职返乡。著述甚丰,有《辛巳集》、《丙辰集》、《鸟鼠山人小集》

  • 文章辨体汇选

    七百八十卷。明贺复征(生卒年不详)编。贺复征字仲来,丹阳(今属江苏)人。本书首无序目,书中有贺复征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时为天启四年(1624)六月。越岁乙丑(1625),予入蜀,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