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一卷。唐代玄奘(600-664)撰。玄奘,俗姓陈,本名曰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他父亲陈惠,却潜心儒学已不再为官了。少时因家境困难,跟他二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时就已熟习《法华》和《摩维》。十三岁在洛阳正式出家为僧。此后师从景法学《涅槃》,从严法师学《摄论》,代师升座,分析经文,讲说佛法。隋大业末年,随他二兄去长安,赴成都,听闻宝振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因玄奘为学刻苦,钻研劲头十足,不几年便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在成都受具足戒。后离开成都到外地参学,每到一地讲经说法,言传身教。他讲说过《摄论》、《杂心》等很多佛经,也先后辗转多处访师闻道,深感经讲不同,师说各异。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求得《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澄清思想上的混乱和佛法上的疑点,其所最为重大,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凡人能不能成佛?什么时候成佛?经过什么阶段,通过什么手段才能成佛?。贞观三年(629)长安一带饥荒,他趁此机会,私自离开长安,开始了艰苦绝卓的“西行求法”,经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磨难,终于到达了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投师于戒贤门下,学习《瑜伽师地论》等经典,法学大增,见识益深且广,使其名声仅次于戒贤。五年后他又游历了印度东、南、西、北处数十国家,广闻博见,法学成熟。重回那烂陀寺后,戒贤大师让玄奘主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那烂陀寺的僧人不服,师子光带头发难,攻击玄奘的论点。于是玄奘在沟通大乘学说中的“瑜伽”、“中观”两家论争基础上,著《会宗论》三千颂,得到戒贤大师们的赞许。他又应戒日王的请求,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玄奘西行求法历时十七年,行程五万里,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到达长安。携归了大小乘经律论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此外尚有佛像、舍利(佛骨)等佛教文物。唐太宗在洛阳会见了玄奘,要求他据游历见闻,修西域传;并劝他还俗从政,玄奘力辞不受。鉴于此,太宗留他住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提供所需,组织二十余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工,成立了专门的译场。从住弘福寺开始译经,直到最后迁住玉华宫,中间经历了十九年,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大唐西域记》除外),总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所译,因他精通梵文,总汇三藏,又亲自主译,所以经文名相的安立,文义的贯练,都十分精到,也矫正了旧译中的许多讹谬,在中国译经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人称他是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一说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四人;另说为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四人。)称他的译籍为新译。他还把中国的《老子》译成梵文,把中国流传的《起信论》也译成梵文,传至印度。他还应东印度童子王的请求著了《三身论》三百颂。奉唐太宗之命,口述西域至印度诸国所见所闻,由辩机笔录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在玄奘译完《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部之后,唐太宗应请为其新译诸经做了总序,即后世所传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玄奘不仅在佛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印两大民族文化交流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总之,就佛教学说来看,他阐扬的“理佛性”和“五种姓”之说,不仅成为后来创立慈恩一派的根本典据,而且其它宗派也多加采用,在中国佛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称他“三藏法师”或“唐三藏”。就译经来看,开创了中国译佛经的新时代,人称他为佛教译经家。就中印文化交流来看,他通过译著和著述消除了语言障碍,沟通了中印文化,人称他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架桥人。就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来看,人称他是慈恩宗的创始人。就传道授业来看,他教化的弟子门人很多,最著名的有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和新罗的圆测等人,可谓是誉满东方的一代文化名人。《八识规矩颂》共有四章,文体为七言颂,每章各有十二句。第一章颂前五识,第二章颂第六识,第三章颂第七识,第四章颂第八识。“八识”指大乘瑜伽行派主张的八识,不仅义有别,“体”也有八。后人怀疑此颂为晚唐时“浅学未识之流所作”,归于玄奘名下。尽管如此,《八识规矩颂》对了解大乘瑜伽行学派的学说仍有一定借鉴作用。现有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朴学斋诗集

    十卷。清林佶(1660-?)撰。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佶工于楷法,文师于汪琬,诗师于陈廷敬、王士祯。汪琬的《尧峰文抄》、陈廷敬的《午亭文编》,王士祯的《精华录》,均由其手书后雕

  • 六书通故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晚年改号哉生,浙江定海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精礼学,撰《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等。此书为《礼书通故

  • 文始真经

    见《关尹子》。

  • 论语郑义

    一卷。清俞樾(1822-1907)撰。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有《春在堂全集》。注《论语》的书以何晏《集解》所载孔安国注最早,但有人怀疑其为赝品,不足依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称,郑玄就鲁

  • 切音捷诀

    一卷,附《幼学切音便谈》一卷。清郦珩撰。珩字伯行,浙江诸暨人。是编专论切音,图说结合,取便于初学,故曰“捷诀”。首论反切法、定反切法、论切字法,次列“切字指掌图”,次即“四声图”。首论云反切法初起,古

  • 学医随笔

    一卷。旧题宋魏了翁(详见《九经要义》)撰。此书仅录《内经》之语二十条,无发明创见。附录历代医师一百九十人,自上古迄于宋代,张冠李戴,谬误甚多,如将淮南子列于东汉,孟昶、唐慎微列于蜀汉,贞白先生陶弘景分

  • 周易函书补义

    八卷。清李源撰。源字春潭,宛平(今北京市)人,一说燕山人,官至知县。此书系其孙李士珩刊于同治七年(1868)。河南光山胡沧晓著有《周易函书》,推本宋儒邵周之说,然卷帙浩繁、编次无序。李氏服膺胡氏《周易

  • 楚辞榷

    八卷。明陆时雍(详见《楚辞疏》)撰。明金北清参评。卷首为《自序》,金北清《楚辞榷条例》,司马迁《屈原列传》。目录顺序为: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卜居》

  • 先秦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有诰此书大例与《群经韵读》同,辑录韵字的古籍自《国语》以下二十四种,加之秦文共二十五种。其中《列子》、《家语》等乃魏晋人伪撰;《穆天子传》、《六韬》、《三略》

  • 经书字音辨要

    九卷。清杨名飏(1773-1851)撰。名飏字崇峰,云南石屏州(今石屏县)人,举人,官至陕西巡抚,道光十六年革职。他著不详。本书是名飏守汉中时所辑撰,前有道光十年自序和道光七年重刊时崇纶所作序。书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