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全唐诗录

全唐诗录

一百卷。清徐倬(1622-1711)编。徐倬字方虎,号苹村。德清(今属浙江)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乞养归。后转为司业,官至侍读。以事被人弹劾,辞官归乡。康熙四十五年(1706)奉命撰《全唐诗录》告成,被擢拔为礼部侍郎。徐倬曾师从倪元璐、刘宗周,又与冒襄、钱澄之、陆圻等遗老往来唱酬,尤与吕留良称知己,为时人所推重。善诗,亦工古文。著有《苹村集》。是集为唐诗总集。凡一百卷。所选诗人自唐太宗始,至无名氏止。依胡震亨《唐音统签》之例,以年代编次。集中之诗或分体,或不分体,各因诸家原集,以存其旧。诗人均附有小传。并附有一些诗话、诗评。康熙四十五年(1706)皇帝南巡,徐倬将此书缮录进呈,受到御旨嘉奖,徐倬因而由侍读擢升礼部侍郎。康熙皇帝并御制序文,赐帑金刊版。故此书亦题《御定全唐诗录》。因系“御定”,流布颇广。其后,俞思谦又编成《全唐诗录补遗》,所录遗诗一百五十余首。继而管世铭亦在《全唐诗录》基础上,增编为《读雪山房唐诗钞》。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寒支集

    十四卷。明李世熊(1602-1686)撰。世熊,字元仲,号愧庵,又号寒支道人,福建宁化人,明末遗民。天启元年(1621年)进士,隆武时授翰林博士不就。入清后,屡征不出。曾著有《钱神志》、《史感》、《物

  • 诸儒学案

    八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初号旋字,改号泸潇,安福(今属江西)人。隆庆举人。会试对策,极陈时弊,主考官不敢录取。归师同邑刘阳,遂绝意科名。后召为国子博士,擢礼部主事。未几,

  • 九华山志

    十二卷。清李灿撰。李灿,康熙年间曾任池州府知府。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四十里,高千丈,周围百八十里。旧名九子山。唐人谓其山有九如莲花,始易今名。道书为第三十九福地。明顾元镜曾撰九华山志。李灿以其谬误甚

  • 牛戒续抄

    三卷。清魏裔介(详见《多识集》)撰。魏裔介因清世祖刊印《牛戒汇钞》乃裒集诸书所记载有关牛戒者。续为三篇,即牛戒续抄三卷。其自序主要内容记述了如何推广皇帝好生之德。《牛戒续抄》是魏裔介的杂记之作。《四库

  • 编珠

    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隋杜公瞻(生卒年不详)编撰。《编珠》一书《隋志》、《唐志》里均无记载。《宋志》才开始著录,但无传本。清康熙年间詹事府詹事钱塘高士奇奉旨检阅内库书籍,在废纸堆中发现其书的一卷

  • 水镜集

    一卷。元元淮撰。淮字国泉,号水镜。生卒年不详。临川(今属江西)人。至元初以军功显于闽。累官至溧阳路总管。此集一名金囦集。囦古渊字,与仇远《金渊集》同名。《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有明正统九年(1444

  • 粤西偶记

    一卷。清陆祚蕃撰。陆祚蕃,字武国,平湖(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至贵州贵东道。本书主要记其在广西督学时道路险阻之苦,及为当地土司所不理之事。有《说铃》(康熙本、道光本)

  • 说文字通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

  • 瓞园经说

    三卷。清宋绵初(详见《韩诗内传征》)撰。此书解释经义,以说《易》为最善。如谓自古言《易》者无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学,非大《易》之通义。又谓王辅嗣“忘象”之说,后代儒生以为一扫《易》学之榛芜,而开之大路

  • 论学要语

    一卷,《洞语》一卷,《接善编》一卷,《人伦外史》一卷。明刘阳(生卒年不详)撰。刘阳字一舒,号三五先生,安福(今属江西)人。少受业于彭石屋刘梅源,授以王守仁之学。遂往赣州谒见王守仁。嘉靖四年(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