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全唐诗

全唐诗

九百卷。清曹寅(1658-1712)、彭定求(1654-1719)等十人奉旨编纂。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人,曹雪芹祖父,官至通政使,著有《楝亭诗词钞》等。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翰林侍讲等职,著有《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等。《全唐诗》又称《御定全唐诗》。系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敕编纂的唐五代诗歌总集。凡九百卷。共收录唐五代三百五十余年间诗作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有全唐五代词),诗人凡二千二百余家。其中,卷一至卷九,为帝王、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宫嫔的作品;卷十至卷二十九,为乐府诗(不包括新乐府);卷三十至卷七百八十四,为历朝诗,依时代顺序编次;卷七百八十五至卷七百八十七,是无姓氏可考者之诗;之后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语、谣、古辞、词等。全书对可以考稽的作者,大都附有小传,并间有校文、注释、考订字句异同等文字,虽比较简略,但亦为读者了解诗人,提供可靠的佐证。由于《全唐诗》是以胡震亨《唐音统笺》、季振宣《唐诗》为底本,加以补苴而成。而胡、季二书学术价值均很高,为《全唐诗》的编纂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不仅基本上汇集了唐代诗歌,而且成为我国古代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但因为成书仓促,及编纂时客观条件所限,使《全唐诗》亦存在漏收、误收、编次不当、作品重出、小传中多有讹误等局限,大大降低了其学术价值。《全唐诗》最早版本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扬州诗局本,凡一百二十册。又有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石印本,共四函。最通行为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是据扬州诗局本校点重印,除断句外,书末还附有作者索引及乾隆《知不足斋丛书》中收录的日本河世宁编《全唐诗逸》三卷。1979年新版的《点校说明》列举了不少例证,指出《全唐诗》的舛误,也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权度量衡实验录

    不分卷。清吴大澂(1835-1902)撰。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金石、文字学家。同治进士,官至湖南巡抚。著有《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等书

  • 刘祁北使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国维生平详见《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条。刘祁,字京叔,山西浑源人,事迹见《金史·文艺传》。元兵入汴,祁遁归乡里,后复出就试,在元南行省幕府为僚。著有《归潜志》十四卷,收录于《四库全书

  • 察哈尔通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民国宋哲元修,梁建章纂。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人,历任冯玉祥部下师长、二十九军军长、察哈尔省主席。1935年《何梅协定》后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梁建章,字式堂,河北大城人,清末举人

  • 说书

    不分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名笃吾、宏甫、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明思想家,著有《焚书》、《续焚书》等。说书即说四书。首《论语》,

  • 觚剩

    八卷。清钮琇(约公元1681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均不详。钮琇字玉樵,江苏吴江人。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拔贡生。官至陕西知府,颇多治绩。后为广东高明县令,卒于官邸。钮琇博雅,工于诗文,簿书之闲不

  • 徐正字诗赋

    二卷。唐徐寅(约873前后在世)撰。徐寅,字昭梦,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工诗,屡举不第。尝游大梁,以赋谒梁王朱温,误触其讳,欲遁不得,乃作过大梁赋以献。温大悦,酬一字绢一匹,厚礼馆待。大

  • 琴海集

    二卷。清陈玉邻撰。玉邻为乾隆嘉庆时代人,字樾斋,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生卒及事迹均不详。平生仅有此诗集。是书无目,其内容上卷辑诗作《效古》九首、《田家杂述》五首、《五月五日从兄绵生从弟兰言宗子振于卤庄

  • 宝庆府志

    ①八十四卷,首一卷,郑之侨纂修。郑之侨,潮阳人,曾任宝庆府知府。宝庆府志创修于康熙年间,其后曾两次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郑之侨任宝庆知府,认为旧志简编漶漫,一人或两地并书,一事或两家互异,重复

  • 林肯传

    一册。美国清洁理撰,译者不详。该书述林肯一生事迹。译文流畅易懂。现存有广学会本。

  • 杨氏易传

    二十卷。杨简撰。杨简字敬仲,学者称慈湖先生。生卒年不详。南宋慈溪(今浙江慈溪)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为官清正,深得民心,历任富阳主薄、知乐平县、国子博士、秘书郎、知温州等职,官终宝谟阁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