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史

元史

二一〇卷。纪录元朝太祖至顺帝十四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濂(1310-1381)、王祎(1322-1373)主编。宋濂字景濂,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洪武九年(1376),除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他辅助朱元璋有功,与刘基、叶琛、章谥并称为“四先生”。著有《宋学士文集》。王祎字子充,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拜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王忠文公集》。因《元史》成书仓促,且出于众人之手,纰漏甚多,历来为学者们所非议。他们对《元史》的批评主要是:抄袭旧文,失于剪裁;内容重复,史实疏舛。因此,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表》认为《元史》“在诸史中,最为荒芜”。尽管《元史》存有上述缺点,但从史料的角度看,还是有很大的价值,因为《元史》的本纪部分,除顺帝一朝外,均是摘抄列朝实录而成,而元代实录今已亡佚。《元史》中志的部分,如《食货》、《选举》、《百官》、《兵》、《刑》等,主要采自元文宗时虞集主修的《经世大典》,该书详细记载了元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等典章制度。可惜这部著作在明朝永乐年间即已散失,清初修《四库全书》时,已不可得见。只有少量内容零星地散见于《永乐大典》中,又因颠倒割裂,无法重编。这些不存或遗散的史料,幸赖《元史》将其内容保存下来。《元史》的列传,取材于元代官修的传记和元人的碑铭、墓志、行状、家传等。官修的传记已经不存,某些家传、墓志等也已不复存在。后人对这些人物的事迹只能通过《元史》才能了解。因此,列传部分也有不少值得重视的资料。前人指责《元史》成书草率,对原始资料多有摘抄,这是因为纂修者违反了封建史书的惯例,没有删去儒家学者认为不屑一提的史实。其实,反映元代一些重大社会内容的事件,恰恰因《元史》的这种编撰方法而被记载,保留下来。另外,作为史料来说,《元史》较多地保存了它所依据的原始资料的面貌,比经过大量加工润饰的正史更有价值。《元史》于洪武三年(1370)冬刻成,这个最早的版本被称为洪武刻本。嘉靖时南京国子监用洪武旧版重刷,补刊了损坏的版页,为南监本。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开始,北京国子监重刻《二十一史》,《元史》也在其中,为北监本。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又仿北监本重刻《元史》,称为殿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又重刊《元史》,并对书中译名进行了错误百出的妄改,是《元史》各种版本中最坏的一种。道光四年(1824),又对《元史》作了进一步改动,重新刊刻,这是道光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百衲本《元史》,是以99卷残洪武本和南监本合配影印的,在各本中最接近洪武本的原貌,但其中有描修的错误。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元史》的标点校勘本,以百衲本为底本,校对了北京图书馆藏原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44卷残洪武本及其他版本,并参考前人成果,从而使许多史文的讹误倒脱得以校正,是目前最好的本子。《元史》书成后,曾有朱右作《元史拾遗》,解缙作《元史正误》,可惜今已不传。之后不断有人重修《元史》。先后成书的有明代胡粹中的《元史续编》,清代邵远平的《元史类编》,魏源的《元史新编》,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曾廉的《元书》,民国以后有屠寄的《蒙兀儿史记》,柯绍忞的《新元史》等,但都不能取代《元史》的地位。

猜你喜欢

  • 清秘述闻续

    十六卷。清王家相、魏茂林、钱嘉福等撰。王家相,号艺斋,江苏常熟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二十四年由翰林院编修考选江西道御史,官至河南南汝光道。魏茂林,号笛生,福建龙岩直隶州人,嘉庆十四年进士,曾

  • 别本四书名物考

    二十四卷。明陈禹谟撰,牛斗星、钱受益补订。陈禹谟事详《经籍异同》条。钱受益字谦之,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牛斗星字杓司,明杭州(今杭州)人。陈氏《四书名物考》二十卷已辑入《经言枝指》,有明万历原刊

  • 是庵日记

    十四卷。清杨拥(生卒年不详)撰。杨拥字蔚芝,号是庵。生平亦不详。在卷首所列的引用书目中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可见晚于李渔。此书的内容为采辑诸书,分类编纂。全书分十四门。内容注明所引的书名,并附有作者的

  • 易彖传大义述

    二卷。清吴翊寅撰。此书以作者所撰《易爻例》为依据,专门对周易《彖传》进行注释。依照上下经的次序,全书分上下二卷。作者认为乾坤二卦为周易之根本,十二消息卦又为诸杂卦之根本。复卦一阳五阴,姤卦一阴五阳,都

  • 鄱阳遗事录

    一卷。宋陈贻范撰。陈贻范字伯模,天台(今属浙江)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至宗正丞。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事迹。范仲淹曾在鄱阳(今江西波阳)任职,有善政,百姓为之立祠

  • 五侯鲭

    十二卷。明彭俨(生卒年不详)撰。彭俨字若思。此书分类隶事。共分十四门,所载皆未注明出典。

  • 十处士传

    一卷。明支立(约1472年前后在世)撰。支立字中夫(一作可舆),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由举人官翰林院孔目。精于经学,时人称为支五经。这部书乃是作者为常州学官时所作。取布衾、木枕、纸张、薄

  • 碧湖集

    二卷。释水光(生卒年未详)撰。释永光,字海印,湖南益阳人。此集为永光卒后友人西山逸士溥儒为之选刊者。计诗二百六十余首,分为二卷。上卷为五古及五律。下卷则七律及五言绝句。其诗气体高妙,音节自然,以五律为

  • 二酉委谈

    一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王世懋,字敬美,时称少美。太仓人。好学而善诗文。曾官礼部主事等。王世懋著述宏富,有《奉常集》六十九卷等多部。《二酉委谈》一书乃随笔杂记,多说神怪之事。亦间作放达

  • 浙江省减赋全案

    十卷。清杨昌浚等编。杨昌浚,湖南湘乡县人。历任浙江巡抚、漕运闽浙陕甘总督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浙江巡抚时编辑,其卷一为职名凡例、卷二、卷三为上谕、章奏、文牍,卷四为抗属原征细册,卷五为嘉属原征细册,卷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