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佛国记

佛国记

一卷。法显撰。原书名《游历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法显(约337-约422)。东晋平阳武阳(今山西)人。俗姓龚,早年出家为僧。为寻求佛典,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与慧景、道整等同道一起,从长安(今西安)往天竺(今印度)求经。向西经青海东部,越祁连山、过张掖,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帕米尔,一路跋山涉水,遍历天竺各地。最后到达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于义熙八年(公元412),从师子国出发,经海道,于义熙九年(公元413)秋,返抵青州长广郡界(今山东青岛崂山)。前后经历十四年,游历三十国。携回亲手抄写的六部约百万言的佛教梵本经典。此书为作者返国后记述其求佛行程之作。对所经历各国的山川景物,都有扼要的记载。并记述了五世纪初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交往情况。是关于中国海上交通史的最早的史料记载。书中亦记有很多佛事、佛迹,也是研究中亚、南亚等国佛教发展的宝贵文献。书名下有“东晋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的题记。书末有晋义熙十二年(416)一位和尚的跋语。十九世纪,法、英等国曾先后出版过此书的译本。清人丁谦著有《佛国记地理考证》、日本人足立喜六亦著有《法显传考证》,对此书都进行过考证。此书版本较多。有《汉魏丛书》本、《唐宋丛书》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秘册汇函》本,佛藏本等。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北京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

晋代竺法维(生卒年不详)撰。竺法维,很可能是晋代来华的一天竺沙门。所作《佛国记》一书,早已亡佚。《通典》卷一百九十三、《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八十三、《水经注》卷一、《高僧传》卷二,均有引自《佛国记》一书之文。其《高僧传》卷二昙无忏传末曾载:“又有竺法维、释僧表,并经往佛国云云”。《法苑珠林》卷一百九十载:“自后康僧会、竺法维、佛图澄、鸠摩罗什接踵来仪,盛宣方等……。”上述记载足以证实,此书不是法显所作的《佛国记》。乃实属同名异书。因竺法维所作此书早已亡佚,故难以述列详情,只好片言以证,念有此书。现见版本有辑佚本。

猜你喜欢

  • 日讲四书讲义

    二十六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撰。玄烨(1654-1722)乃世祖(顺治帝福临)第三子,1661-1722年在位。八岁即位,年号康熙。在位期间,平三藩之乱、攻灭台湾郑氏政权、签订《中俄尼布

  • 五经合纂大成

    三十卷。无纂人名氏。这是一本为乡试、会试而准备的书。清代科举第二场有经学科考试。书中有注、有讲、有疏、有解,有间有案,大抵取《五经大全》、《五经备旨》、《七经精义》等书的内容,择精删冗最后证之于《御纂

  • 文子缵义

    见《通玄真经缵义》。

  • 玉堂嘉话

    八卷。元王恽(1227-1304)撰。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详见《承华事略》。王恽中统二年(1261)任翰林修撰、知制诰、兼国史馆编修官,后调官晋府。至元十四年(1277

  • 格物粗谈

    二卷。旧题宋苏轼撰,实为伪托。此书共分天时、地理、树木、花草、种植、培养、兽类、禽类、鱼类、虫类、果品、瓜蓏、饮馔、服饰、器用、药饵、居处、人事、韵藉、偶记二十门,主要记载谣谚俗语、生活小知识等,如,

  • 泾林续记

    一卷。明周玄暐撰。周玄暐字叔懋,一字缄吾,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丙戌(1586)进士,官至云南道御史,《昆山县志·周复俊传》后附有他的事迹。按周复俊为周玄暐祖父,曾著有《泾林杂记》一书

  • 阴符经讲义

    四卷。南宋夏元鼎(生卒年不详)撰。夏元鼎,字宗禹,号云峰散人,南宋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撰有《悟真篇讲义》、《阴符经讲义》、《崔公入药镜笺》等。《阴符经讲义》,全称《黄帝阴符经讲义》。此书以夏元鼎

  • 中山诗话

    一卷。宋刘攽(详见《文选类林》)撰。是书为宋代诗话中年代较早的一部。当熙宁、元祐之间,刘攽兄弟以博洽名噪一时,然多吟咏而不甚著述。唯此论诗之语而独传。北宋诗话唯欧阳修、司马光及刘攽三家号为最古。此编较

  • 五经不二字音韵释文

    五卷。清庄缤澍缉。首有缤澍自序。此书是继《四书不二字》之后而作的。对五经白文及传注作了统计,其字为《四书不二字》所无的,有二千二百多字。以前梁溪邹氏辑有《五经音韵合注》一书,只标音韵,不专主韵府,又不

  • 六书假借经征

    四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这是一部征引经书语例说明假借字的书。上古字少,故有假借,在典籍中占十分之二三。假借因乎声,通假借必须通古音,否则就无从了解假借,就会以假借为正字,以至缪于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