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冬序录

余冬序录

一名《燕泉何先生余冬序录》,六十五卷。明何孟春(详见《文简疏议》条)撰。此书体例近似王充的《论衡》。共六十五卷,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五卷,一至五卷多论君道,六至二十五卷多论古今人品。外篇三十五卷及又闰五卷,均为杂论,以各自伦数为序,遂题为《余冬序录》。书首有何孟春自序,序中称:“……春也,少而仕宦,俸足自资,虽鞅掌王务,然未必无三余之隙,而性顾慵惰,比当开卷辄帐然止。嘉靖甲申,因言事调官南部干局,稍闲,乃理旧稿。乙酉冬闰,既稍有成帙,又明年得养病归山林,益多长咎,四体不勤,此心难恕。明年乃命儿子仲方取书稿而编辑之。岁亦适丁戊于冬闰,夫予之为学,犹是闰尔。帙成六十余卷,以岁阳为序,起毕辜尽极阳,遂题曰《余冬序录》。比诸昔贤,岁之余春,已不能不失之虚度,而况于以日以时乎?……”何孟春在三十岁之前已开始写作此书,初名《子元案垢》,共成二帙,十卷。中岁又欲作《山天志》,取《易》所谓多识前言性行之义,无奈体多病无力,中途而止。老年多病,自觉学无进益,每翻旧稿,心里便觉愧惭,于是便令其子编辑整理,为了凑篇幅,将何孟春十六、七岁时所论著之书以及平日应付他人求请文字之作一并收入,炫博贪多甚为芜杂。大旨主于品藻得失,不主于考证同异,且好为高论,不免流于迂僻。此书有明嘉靖间刻本,十三册,书首有自序及明嘉靖七年(1528)又记,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另有明万历间刻本,也为十三册,书首有明嘉靖七年自序,明万历十二年(1584)杨可大序、黄齐贤序,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共六卷,收入《纪录汇编》之中。

猜你喜欢

  • 陭堂摘稿

    十六卷。明许应元(1506-1565)撰。许应元,字子春,号茗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除山东泰安知州,征授邢部员外郎,历郎中,出为夔州(治今四川奉节)知州,迁四川按察副使

  • 梅氏尚书平

    九卷。朝鲜丁若镛撰。本书亦为丁氏《俟庵经集》之一种,为《与犹堂集》之十六至二十四卷。在本书中,丁若镛认为,《尚书》初有伏生今文二十九篇和《书序》一篇,不久又有孔壁古文四十六篇。到了东晋时,梅赜又献孔安

  • 小山词

    一卷。宋晏几道(1031?-1106?)撰。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他出身宦门,但不肯攀附权贵和趋从时俗,性情孤傲耿介,所以仕途蹇仄,曾被牵连审查。本书存二百五十余阙;

  • 史料丛刊初编

    八册。清罗振玉编。罗振玉(1866-1940),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贞松老人。曾任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制造伪满洲国活动,1933年任伪满监察院院长。1

  • 易发

    八卷。明董说撰。董说字雨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黄道周的弟子。后来出家做和尚,取名南潜。他论《易》,专主数学,兼吸取焦、京、陈、邵之法,相互参考,并且以己意加以推衍阐发。根柢是黄氏的《易洞玑》。研

  • 唐鉴

    二十四卷,宋范祖禹撰,吕祖谦注。范祖禹(1041-1098),北宋史学家,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四川成都)人,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司马光设局编修《资治通

  • 毛诗奏事

    一卷。三国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奏事》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不著录,此书久佚。王肃撰有《毛诗义驳》专攻郑玄。此则取郑玄之违失,条奏于朝,故题《奏事》。此篇是马国翰从《毛诗正

  • 隆平县志

    九卷。明陈所学纂。陈所学,江南太湖(今属安徽太湖县)人,曾任镇江府训和隆平知县。万历十六年(1588)隆平县令林天秩创修县志。崇祯二年(1629)陈所学任知县后,“乃踵前志续葺之”,历二月而书成。明崇

  • 古易诠

    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孺孝,江苏常州人。邓氏先辑明人《易》说为“今述”若干卷,继辑古今诸家《易》说为《易诠》。按吕祖谦古《易》本次序排列,为上下经、《彖传》、《象传》、《系辞

  • 词旨畅

    二卷。清胡元仪(生卒年未详)撰。胡元仪生平事迹见《毛诗谱》辞目。本书阐发陆辅之《词旨》之微意,故曰《词旨畅》。因篇幅增多,故析为上下二卷。辅之受学于乐笑翁。元仪以《词源》申证陆说,最为有法,原列属对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