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补亡论

伤寒补亡论

二十卷。宋郭雍(1095?-1187)撰。郭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后隐居峡州(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作者早年业儒学,后潜心医学,另著有《郭氏传家易说》。此书为作者研究伤寒学成果,又名《仲景伤寒补亡论》。原书分七十余门一千五百余条,宋时刊本毁于兵火,遂失其第十六卷并后附方药五卷。今存清道光刊本内容为:卷一列伤寒名例十问,叙论五问,治法大要九问,脉法、刺法六问,仲景元化五问;卷二至卷三论仲景辨脉、平脉法;卷四至卷七为内经统论及伤寒六经证治;卷八至卷十二分叙汗、吐、下、温、灸、刺、水、火之法;卷十三至卷十五论两感等证;卷十六缺;卷十七至卷十八为痉、湿、暍等证;卷十九至卷二十为妇、儿诸证。作者研究《伤寒论》,认为该书已有残缺,故常取《素问》、《灵枢》、《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为参证,并折中宋代伤寒名家朱肱、庞安时、常器之三家之说,以补仲景原书阙略。常氏之书未能传世,而散见于郭雍此书,尤足珍贵。作者精研伤寒,多于平凡细微处显其灼见。如对太阳病有汗无汗二症研究,一般均以表虚表实言之,而郭氏则详论其理,为伤寒学创立了“卫气不共荣气和谐”的理论,足以开后人之茅塞。再如对厥病认识,郭雍首先强调要正确识其病、辨其证、究其因。他认为:“厥者,逆也。凡逆皆为厥。”而伤寒之厥,乃毒气并于阴经或阳经所致,与阴阳正气偏胜而厥者不同。其次,他引《素问》之说,提出寒厥手足冷,而热厥手足烫的创见,纠正了历来医家多以为厥证手足皆冷,而忽略《素问》热厥理论的偏执,丰富发展了仲景伤寒学说。书中将仲景原文与后世注文混杂,为其不足之处。此书对研究伤寒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明万历二年(1574)刘氏刊本,清道光中刊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读庄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详见《读老子札记》)撰。此书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第二种,是以训改《庄子》一书中个别字句的错误为宗旨。其释《养生主》:“己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句中的“已”字,认为应该读成“至人无己”

  • 文则

    二卷。宋陈骙(1128-1203)撰。陈骙生平详见《南宋馆阁录》辞目。据《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称:“文章句法,推本六经,兹其权舆也。”刘知几《史通》特出《摸拟》一篇,于貌同心异、貌异心同辨析

  • 割圆密率捷法

    四卷。清明安图(约1692-1763)撰。明安图,字静庵,蒙古族,蒙古正白旗人。1712年为官学生,参加了《律历渊源》的编纂工作。1723年任钦天监五官正,1755年参与测量新疆各地经纬度,1762年

  • 餐花吟馆词钞

    六卷。清严骏生(生卒年不详,约为乾、道间人)撰。骏生字小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多才艺,能诗文,尤工词。所著《餐花吟馆词钞》,辑词共四百三十阙。卷首有吴锡麟、顾广圻、梅曾亮、管同等序文十八篇。海内题

  • 大学文说

    一卷。中庸文说一卷。清康浚撰。浚字百川,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官至乾州学正。是书首有徐洪懿、安清翘序,又有浚自序并杂论。是书用说孟子之例,随文指点,也自显豁。自序言“

  • 石经鲁诗

    一卷。清马国翰辑。共一百七十三字。大都是《唐风》、《魏风》之《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蟋蟀》、《山有枢》、《扬之水》等十篇的内容。《隶续》卷四还有

  • 诗苑天声

    二十一卷。清范良(生卒年不详)编。范良字眉生,徽州(今安徽)人。此集为通代诗选,共二十一卷。集中所选自汉到明代的诗作为五类:一为乐章;二为应制;三为应试;四为朝堂;五为馆课。并于每类之前,各冠以小引。

  • 夏仲子集

    六卷。清夏炯(1795-1846)撰。夏炯字仲子,一字卯生。安徽当涂人。少年时代在程瑶田、凌廷堪、其师汪莱诸海内通人门下聆其议论,志于汉唐诸儒之学。嘉庆二十一年(1816)工部尚书白小山视学安徽举科试

  • 唐御览诗

    一卷。又名《唐歌诗》、《选进集》、《元和御览》,或《御览诗》。唐令狐楚(766-837)编。令狐楚字谷士,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后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

  • 诗经精华汇钞

    二十八卷。清陆锡璞辑。锡璞龙川(今广东省龙川县)人。此书奉《诗经传说汇纂》与《诗义折中》为准绳。其自序云:学者案头所存,多系坊间浅俗解本,《集传》外,类无甚精义。其矜言博涉者,又徒趋汉学,曼衍支离,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