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逸经传

仪礼逸经传

二卷。元吴澄(1247-1331)撰。吴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学。泰定初开经庭,吴澄为讲官。主修《英宗实录》,诏加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达数千人。所居草屋,程钜夫题词“草庐”,故称“草庐先生”,卒谥文正。除著《仪礼逸经传》外,还有《老子注》,并注《春秋》、《礼记》、《尚书纂言》、《易纂言》,并校定《皇极经世书》、《老子》、《庄子》、《太玄经》、《八阵图》等。《仪礼》有今文十七篇,古文五十六篇。古文《仪礼》有十七篇与古文《仪礼》同,余三十九篇称为《逸礼》。汉郑玄注《仪礼》时,曾引用过。至唐中以后,其书散失。吴澄《仪礼逸经传》,拾取《逸礼》之见于其他书者,以补《仪礼》所遗。其中逸经《投壶礼》、《奔丧礼》,取之《礼记》;《公冠礼》、《诸侯迁庙礼》、《诸侯畔庙礼》,取之《大戴礼记》,并与《小戴礼记》相参定;《中禘礼》、《霤于太庙礼》、《五居明堂礼》,取之郑玄《三礼》注所引逸文。体例仿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编次先后,皆按行礼节次,不尽从其原文,从二戴所引录,皆著出处,引郑玄《三礼》之注不著出处。而逸传,皆取之《大戴礼记》、《小戴礼记》。拾取颇为详尽,然而亦有疏漏。元汪克宽亦有《仪礼补逸》,吴澄《仪礼逸经传》与之相比,则条理更为精密,拓宽了《仪礼》研究范围。李俊明序称吴澄《仪礼逸经传》“继汉唐诸儒与朱熹后,造诣深奥,好礼之士,往往先观疏注旧本,考朱子《仪礼通解》,然后即取此书所释而深研究”。版本有元至正李俊明刊本、精钞本、陆有元刊本、明万历间刊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常刊修补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元和郡县图志

    四十卷。李吉甫撰。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相,又是著名地理学家。世代官宦家庭,27岁为太常博士,“该洽多闻,尤精国朝故实”。德宗贞元八年(792)以后,久任外

  • 唐僧宏秀集

    十卷。宋李(约1258年前后在世)编。李生平见《翦绡集》条。此集所选为唐代僧人诗,自皎然以下共五十二人,共收诗五百首。前有宝祐六年(1258)自序。是选采摭颇富,然而时有失误。如误选《玉台新咏》之诗,

  • 历象考成

    四十二卷。清钦天监撰。以德国人戴进贤(1680-1746)为主笔。清初汤若望有《西洋新法历书》,其中多有隐晦难晓之处,且图表不合。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政府组织钦天监内外人员重修其书,1722年完

  • 解颐新语

    八卷。明皇甫汸(1497-1582)撰。其生平详见《百泉子续论》辞目。是编皆为其说诗之语,分为“叙论”、“述事”、“考证”、“诠藻”、“矜赏”、“遗误”、“讥评”、“杂记”等八门。自称匡鼎说诗,人为解

  • 数学钥

    六卷。清杜知耕(生卒年不详)撰。杜知耕字端甫,号伯瞿,河南柘城人,自幼好学,熟读天文历算书。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1681年著《数学钥》,1700年著《几何论约》,均收入《四库全书》。《数学钥

  • 周易说

    十一卷。清末民初王闿运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时补举人,入民国后任国史馆长。此书节取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为本,后附自己的观点。其中上下经各三卷,系辞传上下各一卷,说卦、序卦、杂卦各

  • 重修两淮盐法志

    一百六十卷。清王定安等撰。见《求关斋弟子记》条。是书前有两江总督魏光熹序,具言编纂经过。以下卷一至卷十为王制,内分子目为制诏、德音、圣制、功令,卷十一、十二为沿革,内分子目历代淮鹾才略上下,卷十三至二

  • 二家诗抄

    二十卷 清邵长蘅(1637-1704)辑。邵长蘅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武进(今属江苏)人。长蘅性颖悟,束发能诗;弱冠既以古文辞名。客游京师,与施闰章、汪琬、陈维崧、朱彝尊等交往甚密,时相唱和。应顺天乡

  • 说文字通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

  • 读盐铁论

    一卷。清俞樾撰。《盐铁论》一书,颇有缺误。清自卢文弨、张敦仁考补后,仍多疑义。樾校是书,谓隋笔所记,非专心治此书也。其谓《非鞅》篇,“介”当作“尔”。《未通》篇,“议”当作“让”。《水旱》篇,“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