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先易

仪礼先易

六卷。清吕仁杰撰。吕仁杰,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今江苏东南部)人。诸生。不喜欢交游,中年时代就锐意进取,开门授徒,致力读书,不专攻举业。其徒弟能背诵《仪礼》者达十多人。著《仪礼先易》,以便于初学,另外,还著有《通论》二卷。咸丰初年去世,其传记见于《苏州府志》。本书的前面有李联琇作的序,接下来是仁杰《例言》,大义是:“三礼”中,《仪礼》为本经,《礼记》是其义疏,《周官》经讲的都是官制。《仪礼》根据礼之先后秩序,每篇曲折详尽,对其熟读深思,实可于礼缘情制之大原,恍然大悟,而对于《礼记》、《周官》,也如网在纲,因此,朱子说,读书如《仪礼》,尚完备于他书,特立文高古,辞不厌烦,意不厌复,因而韩子认为难读,况且并非决科所重,士子全读者很少,坊间摘要诸本,只是为了时艺引用的方便,不顾全经之节目。仁杰自壬申春仲至己卯秋,用了七年多的时间,对全经进行了研究,手抄成帙,用来作为课徒读本。中人之资,往往难于成诵,于是,对繁复经文加以删节,希望做到言简意赅,节目清楚,所注也详加校正。自丁亥冬至辛卯春的三年中,共易稿四次,而粗就是本,命名为《仪礼先易》。节录经文,固陋所不敢辞,聊且为初学先其易者。(末题“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八月上浣,吕仁杰谨识。)是书卷一为《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卷二为《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仪》,卷三为《聘礼》、《公食大夫礼》、《观礼》,卷四为《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用《大戴》、《小戴》、刘向《别录》、郑氏《目录》加以校正,漏阙《丧服》、《士丧礼既夕》、《士虞礼》四篇(刘向《别录·士丧礼》下,即《郑目录·既夕》,《少牢》下,即《有司彻》)。又卷五为《通论》上自《士冠礼》之冠,至《大射仪》之大夫降复位,共八十一条。按:所删节经文,如首篇《士冠礼》筮于庙门下,即接卒筮,自主人玄冠朝服,至卦者在左都被删节掉。卒筮下,即接旅占(又有所删节),大概所载者,都是礼内一段之提纲,务求简括,并非释经正法。如《记·冠义》以下,则全部删除,《士昏礼》以次,所删节者大略相同。是书《士冠礼》注,此篇主言士冠其嫡子之礼;《士昏礼》注,此篇主言士之适子取妻之礼,都和郑注不同,系用敖氏集说,实际上,郑以冠礼属士本人,所举童子在职居士位,当然极其罕见,不如敖氏之言士之嫡子为常理。若昏礼,自然是士之本人,应当依照郑注。因为古时三十而娶,其年龄已经可以为士,而《士昏礼》、《士相见礼》都根据士身自昏自相见而言,是书大概主张敖氏说,未免稍微有所偏颇。是书每篇之末尾,都有音注,大概是为了方便读者。李氏序对本书极其推崇,而认为近衍万充宗江慎修诸家之学,有时一器而博辨万言,有时一字而纷引群说,辗转抄袭,毕竟没有心得,则似乎认为吕氏之书,胜过专门重视考据者。殊不知节删经文已经使制礼者体贴人情,范围世化,委曲繁重之意,多所湮没,而《丧服》诸篇没有载入,则仍然是重视应举之本旨,更无可讳言,虽然述朱兰坡云,《丧服》绝不一及,假使《仪礼》无十七篇之名,终究成为阙典,但竟然不能补入,那么,与《约编》等书,蒙讥相同。李氏诚然难免于是凡非素,不能以书名“先易”作为解释。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师敖书屋刊本。

猜你喜欢

  • 四书释地辨证

    二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对阎若璩《释地》之说多所匡正。如“首阳”一条,“天覆地载”一条,“置邮”一条,“君陈”一条,所作辨证均极确当。该书有浮溪精舍本。

  • 空同集

    六十六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及第,因连丧父母,居家守制,弘治十一年(1498)出户部主事,迁郎中,官至江

  • 顾氏谱系考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考订顾氏世系,颇为详尽。然自唐以后,谱系失传,掇拾残文,未必源流尽合,只能备其一说。《顾亭林先生遗书》收录。

  • 不得己辩

    意大利国利类思撰。利类思生平籍里见《鹰论》条。清初世祖重西法,命汤若望、南怀仁等入钦天监。以新法造历书,颁行天下。顺治末,吴明烜、杨光先等忌而攻之。康熙三年,辅政大臣投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四

  • 三通政典

    不著撰人姓名。亦不著书名。江苏采进遗书目录,题曰《三通政典》,亦不知什么原因。其书皆场屋策料,每题为论一篇。篇末或曰为圣明献,为执事献。书中称明世宗为“今上”。叙无锡山川人物曰:愚也幸生于斯。可见本书

  • 重修两浙盐法志

    三十一卷。清延丰撰。延丰,内务府正白旗人。嘉庆四年(1799)由内务府郎中任两浙盐政,九年任粤海关监督。是书为作者任两浙盐政时纂修,其卷首载诏旨,卷一为疆域(行盐、产盐地方和程途关隘)、卷二为图说(行

  • 春秋通论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此书本《孟子》“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意贯穿全经,按“属辞比事”之旨分辨《春秋》孰为旧文、孰为笔削,并分类排比,共四十篇。每篇之内,又以类分章,共九十九章。其四

  • 尚书古文考实

    一卷。清皮锡瑞撰。此书多沿袭阎若璩说,其中错误不少,比如说孔安国只传经文而无说义,其说义与今文家相同。又说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孔安国为博士应当在建元五年之后。然而《史记》载辕固生、韩生、董仲舒、胡

  • 英夷入粤纪略

    二卷。未著撰人。书约成于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五年(1844-1845年),记事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赴粤禁烟,止于二十四年(1844年)耆英到粤办理善后,主要内容记载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一年(

  • 群书治要

    十卷。唐魏征(580-643)等人奉敕撰。征字玄成,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秘书监等职,参与主持编写史书和类书,成就卓著。《群书治要》五十卷,书成于贞观五年(631)。辑录经史诸子有关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