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人间诗话

人间诗话

二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事迹见《南唐二主词校》辞目。此书为论词之作,系著者重要的文学论著,为近代最著名的词话。它突破了清代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局限,独树一帜,而以“境界说”为中心。它开宗明义地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提出:“有造境,有写景,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这部词话总结了历代论词和词的鉴赏的经验,也受到了西方叔本华哲学观点的影响。《人间词话》最初刊载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之《国粹学报》,共六十四则,由著者手定以后出版过多种不同版本,一卷本六十四则,有以下几种:1926年北京朴社本,俞平伯标点;1928年文化学社本,书名《人间词话笺证》,靳德峻笺证;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本,书名《人间词话》,靳德峻笺证,蒲菁补笺。二卷本有以下几种:1928年《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本,罗振玉编:上卷六十四则,与《国粹学报》所刊相同;下卷四十八则,系赵万里从王国维《人间词话》未刊稿中录出,初刊于1927年《小说月报》第十九卷三号;全书共一百一十二则。1937年南京正中书局版《人间词话讲疏》,许文雨编著,一百一十二则。1981年齐鲁书社本,书名《人间词话新注》,滕咸惠校注:上卷名为《人间词话》,收词话一百二十六则;下卷名为《人间词话附录》,收王国维零星词论二十八则;共收词话一百五十四则。三卷本有:1940年开明书店徐调字《校注人间词话》,收词话一百三十则;1947年重印本,收词话一百三十七则。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书名《人间词话》,王幼安校订:卷一《人间词话》收词话六十四则,卷二《人间词话删稿》收词话四十九则,卷三《人间词话附录》收词话二十九则,共收词话一百四十二则。此外,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姚柯夫编《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分《人间词话》(本编)收词话六十四则,《人间词话》(删稿)收词话四十九则,《人间词话》(附录)收词话二十九则,《人间词话》(拾遗)收词话十三则,共计一百五十五则。

猜你喜欢

  • 使琉球记

    一卷。清张学礼撰。张学礼,字立庵。镶蓝旗汉军,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康熙元年(1662),时任兵科副理事的张学礼与行人司行人王垓奉使册封琉球国王尚质,此为清政府首次向琉球派遣使臣。本书即记载此事。前面部

  • 孟子疏证

    二十二卷。清迮鹤寿(1773-?)撰。鹤寿字兰宫,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人。著有《齐诗翼氏学》、《帝王世纪地名衍》。是书有《正经界》六卷,《班爵禄》十六卷。《正经界》有凡例七则。分夏九州经界、夏九州分

  • 论语集注训诂考

    二卷。清潘衍桐(详见《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撰。是书为衍桐视学时,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后经衍桐细加搴采,定为二卷。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朱子集注》有的用古论,有的用诂训,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潘氏

  • 学脉正编

    五卷。明李公柱(生卒年不详)撰。李公柱初名李松,字子乔,嘉善(今属浙江)人。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官至歙县知县。此书取薛瑄、胡居仁、顾宪成、钱一本、高攀龙五人的语录,汇辑成帙。每人各为一卷,末

  • 海昌备乘

    五十二卷,图一卷,附录二卷。清钱泰吉纂辑。钱泰吉(1791-1863),字辅宜,号警石、深庐,嘉兴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献学家,对方志学尚有一定研究。曾官达海宁训导二十七年,后主讲安澜书院。泰吉好藏书

  • 钦定七经纲领

    一卷。清学部图书馆编。此书将钦定七经中卷首纲领截割而成卷。其中《易经》三篇:一论作《易》传《易》源流,二论《易》道精蕴经传义例,三论读《易》之法及诸家醇疵。《尚书》三篇:一论删《书》传《书》源流,今文

  • 茂绿轩集

    四卷。清顾梦游(1599-1660)撰。顾梦游,字与治,江宁(今属江苏)人。崇祯十五年(1642)贡生。入清不仕。为人颇侠义,曾为中道而夭的苏武子刊行古文,使其名扬天下;也曾腾出住宅,让罢官而归、无处

  • 南陵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余谊密修,徐乃昌纂。余谊密,民国二年(1913)知南陵县事。徐乃昌,字积余,邑人,著有《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南陵建置沿革表》等。南陵,汉春谷县地。宋淳熙间,有《春谷

  • 春秋经传集解考正

    七卷。清陈树华(1731-1801)撰。树华字芳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末年任事江西。著有《春秋内外传考证》五十一卷及《国语补音订误》等。《春秋经传集解考正》七卷,撰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

  • 两晋解疑

    一卷,明唐顺之撰。作者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见于前《两汉解疑》条。《两晋解疑》在持论上与《两汉解疑》相类,都有许多乖舛悖理之处。唐顺之的学问文章具有根据,而论史却如此纰缪,大概是因为作者欲图出奇胜人,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