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同异

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载书自随,遍历关塞,周游四方,志图恢复。最后卜居陕西华阴以终。康熙时开明史馆,召征博学鸿儒,坚拒不出。炎武学识渊博,于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以及国家典制、礼仪风俗、兵农财赋、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治学极其严谨,注重实证,宁肯有疑而不臆断;著书撰文贵独创,反对依傍蹈袭;开清代朴学之风,对乾嘉考据学影响甚深。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肇域志》等。《五经同异》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易经》、《尚书》,中卷《诗》、《春秋》,下卷《礼记》,附《大学》、《中庸》、《论语》。《大学》、《中庸》尚属于《小戴礼》中的篇目,若涉及《论语》的内容,就不能只称为“五经”了。此书广收前人旧说,不加个人的考证、论断,所以尚不能称为著述。据考证此书并非顾炎武所作,朱锡庚《跋语》又说到“亭林宗汉学,又以同异命名,亦未能櫽括是书之旨,始疑非亭林所订”。又顾炎武《日知录》于诸经皆有考证,而《五经同异》“既观其所采,皆与《日知录》有合”(朱锡庚《跋语》)。比如,“中帷卦变”、“九族”、“西伯戡黎”、“微子之命”四条两书同题,“中帷卦变”条,引证苏轼、王炎之说,“九族”条,引证《路史》之说,两书基本相同,后面两条却又完全不同。另外,《五经同异》下卷引用了万斯大、汪琬的治经之论。汪琬的观点载于《钝翁类稿》(刊于1675年),炎武可得一见;而万斯大的观点载于《礼学四书》,此书刊于斯大卒后,炎武安得见之?可见此书并非炎武所作,纯属后人托名。此书有清嘉庆年间常熟蒋氏省吾堂刊本,彭元瑞校清抄本,以后又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县朱氏刊亭林先生补遗十种之一,《清史稿艺文志》亦已著录。

猜你喜欢

  • 清真先生遗事

    一卷。清王国维(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撰。该书记北宋词人周邦彦事迹及著述。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徽宗时为徽猷阁侍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 吉羊镫室诗集

    五卷。清瞿树镐(1790?-?)撰。瞿树镐,字经孳,上海嘉定人。中溶之子,钱大昕之外孙。卒年和事迹未详。卷首毛凤序称:“公之诗皆发于性灵,而其感人尤深且切。公之诗皆有为而作,有慨而言,语挚情真,非同浮

  • 十三经源流口诀

    一卷。清鲍东里撰。东里,字古村,安徽和州(今安徽和县)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是书就《易》、《尚书》、《诗》、《春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述其源流

  • 四礼从宜

    四卷。清苏惇元撰。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安徽桐城县人。“四礼”指冠、婚、丧、祭,“从宜”即顺从今俗、因时制宜。作者做法是: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

  • 焦尾阁遗稿

    一卷。清卢德仪撰。卢德仪(1820-1865),浙江黄岩人,举人卢埚元孙女,卢肃炡之女,王维龄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六年(1875)刊本。由其子太常寺卿王彦威搜辑而成,书前有张文虎所撰写的传记,孙

  • 周易是正

    不分卷。清罗烈撰。罗烈字芰孙,益阳人。此书沿用其伯祖罗敦仁《尚书是正》之体例,对周易有关问题进行辨正。第一为正卦序,目的是为解释卦义提供一可信的方法。第二为正参伍错综,使人们知道正卦序卦的出处。其根据

  • 童蒙习句

    一卷。明赵撝谦(1351-1395)撰。撝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其生平著述见《六书本义》。此书的体例是,每列一字,必载篆隶真草四体。然小篆和真书各有定格,而隶书与草书变体很多,不能赅备,只能略见一斑。

  • 临证指南医案

    十卷。清叶桂(1666-1745)撰。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叶氏生于世医家庭,三代业医,幼承家学。其祖父、父均为当时名医。十四岁丧父,从父之门人朱某学医,先后拜师十七人。叶氏少年聪

  • 古文尚书冤词平议

    二卷。清皮锡瑞撰。皮锡瑞在此书“自序”中说:“以阎征君之精核,攻古文犹用宋儒之说,其余郝、梅所批驳多不得要领。伪古文虽当罪而罪之不得当,宜检讨,为之负罪而称冤也。”然而认为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是为

  • 等子

    见“四声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