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载书自随,遍历关塞,周游四方,志图恢复。最后卜居陕西华阴以终。康熙时开明史馆,召征博学鸿儒,坚拒不出。炎武学识渊博,于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以及国家典制、礼仪风俗、兵农财赋、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治学极其严谨,注重实证,宁肯有疑而不臆断;著书撰文贵独创,反对依傍蹈袭;开清代朴学之风,对乾嘉考据学影响甚深。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肇域志》等。《五经同异》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易经》、《尚书》,中卷《诗》、《春秋》,下卷《礼记》,附《大学》、《中庸》、《论语》。《大学》、《中庸》尚属于《小戴礼》中的篇目,若涉及《论语》的内容,就不能只称为“五经”了。此书广收前人旧说,不加个人的考证、论断,所以尚不能称为著述。据考证此书并非顾炎武所作,朱锡庚《跋语》又说到“亭林宗汉学,又以同异命名,亦未能櫽括是书之旨,始疑非亭林所订”。又顾炎武《日知录》于诸经皆有考证,而《五经同异》“既观其所采,皆与《日知录》有合”(朱锡庚《跋语》)。比如,“中帷卦变”、“九族”、“西伯戡黎”、“微子之命”四条两书同题,“中帷卦变”条,引证苏轼、王炎之说,“九族”条,引证《路史》之说,两书基本相同,后面两条却又完全不同。另外,《五经同异》下卷引用了万斯大、汪琬的治经之论。汪琬的观点载于《钝翁类稿》(刊于1675年),炎武可得一见;而万斯大的观点载于《礼学四书》,此书刊于斯大卒后,炎武安得见之?可见此书并非炎武所作,纯属后人托名。此书有清嘉庆年间常熟蒋氏省吾堂刊本,彭元瑞校清抄本,以后又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县朱氏刊亭林先生补遗十种之一,《清史稿艺文志》亦已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