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

一百二十二卷。宋张君房(生卒年不详)编辑。张君房,字尹才(一作允方),岳州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进士,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等职,后从御史台谪官到宁海(今属浙江省)。曾参予编校《大宋天宫宝藏》一部、又编辑《云笈七签》一部。据《云笈七签序》及《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引《宋三朝国史志》载述,大中祥符初年,宋真宗崇尚道教,将秘阁藏书太清宝蕴交付余杭郡,使知郡戚纶与翰林学士陈尧佐选道士冲素大师、朱益谦、冯德之等修较,又命司徒王钦若统其事,使成藏而进之。于是依旧目刊补:凡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玄部一千零一十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玄部一千四百零七卷,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部三百七十卷,合为新录,共为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又撰篇目上献,赐名《宝文统录》。然而其纲条漶漫,部分参差,与《琼纲》、《玉纬》之目舛谬不同,岁月坐迁,科条未究。戚纶等推荐张君房主其事,王钦若也认为张君房可用,大中祥符六年(1013)冬,张君房除著作佐郎,使专其事。张君房尽得秘阁道书外,又收到苏、越、台三州旧《道藏》三千余卷,并又收到朝廷陆续交付到福建的道书及《明使摩尼经》等,与诸道士一起,依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商较异同,编次而成《大宋天宫宝藏》,总共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其后,张君房又撮其精要,采用万余条而编成《云笈七签》一书。“云”,是指道经为云篆天书,“笈”,是指书箱,所以道书称“云笈”;所谓“七签”,是指道经三洞、四辅共为七部之意。张君房认为道经总旨,不出七部所含,所以此书名为《云笈七签》。全书一百二十二卷。其中第一卷至二十八卷总论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内含:《道德部》(第一卷)、《混元混同开辟劫运部》(第二卷)、《道教本始部》(第三卷)、《道教经法传授部》(第四卷)、《经教相承部》(第五卷)、《三洞经教部》(第六至二十卷)、《天地部》(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卷)、《日月星辰部》(第二十三至二十五卷)、《十州三岛》(第二十六卷)、《洞天府地》(第二十七卷)、《二十八治》(第二十八卷)。第二十九卷至八十六卷是以道士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分类辑录;内含:《禀生受命》(第二十九至三十一卷)、《杂修摄》(第三十二至三十六卷)、《斋戒》(第三十七卷)、《说戒》(第三十八至四十卷)、《七签杂法》(第四十一卷)、《存思》(第四十二至四十四卷)、《秘要诀法》(第四十五至五十一卷)、《杂要图诀》(第五十二卷)、《杂秘要诀法》(第五十三卷)、《魂神》(第五十四至五十五卷)、《诸家气法》(第五十六至六十二卷)、《金丹诀》(第六十三至六十五卷)、《丹论诀旨心照》(第六十六卷)、《金丹部》(第六十七至六十九卷)、《内丹诀法》(第七十卷)、《金丹部·太清真人大丹》(第七十一卷)、《内丹》(第七十二至七十三卷)、《方药》(第七十四至七十八卷)、《符图》(第七十九至八十卷)、《庚申部》(第八十一至八十三卷)、《尸解》(第八十四至八十六卷)。第八十七卷至一百二十二卷编录前人文字及诗歌、传记等;内含:《诸真要略》、《仙籍旨诀》、《诸真语论》、《七部语要》、《七部名数要记》、《仙籍语论要记》、《仙籍理论要记》(第八十七至九十三卷),又含《仙籍语论要记(第九十四至九十五卷)及摘自《真诰等书的《赞颂歌》、《歌诗》、《诗赞辞》、《赞诗辞》(第九十六至九十九卷),含《纪》(神仙语录之类,第一百至一百零二卷)、《传》(记录真人传记等,第一百零三至一百零六卷),含《传录》、《列仙传》、《神仙传》(第一百零七至一百零九卷)、《洞仙传》(第一百一十至一百一十一卷)、《神仙感遇传》上(第一百一十二卷)、《传》(又作《神仙感遇传》下,内含《续仙传》等。第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六卷)、《道教灵验记》(第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二十二卷)。总之,凡是有关道经典籍都统收或摘取辑录,不加评论和解说。张君房自序称此书“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实非过论。由于元代重释轻道,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焚毁道书,致使《道德经》以外的道书几乎全遭厄运,只有《云笈七签》和《太清风露经》(现藏北京图书馆)得以幸存,所以《云笈七签》是宋代集道书之大成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宋代及其以前的道教典籍。后世学者对此书极为推重,认为此书是研究道教文化的重要史料,养生家也从此书中多有吸取。无论对于修身还是治学,此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猜你喜欢

  • 扬州府志

    ①四十卷。清金镇纂修。金镇,字长真,又作长征,清顺天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明举人。顺治初曹县知县,康熙十三年(1674)任扬州知府,后升江宁驿传盐法道副使,兼署盐运司,升

  • 信古阁小丛书

    八种,九卷。清黄任恒编。黄任恒字秩南,广东南海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辽痕五种》。此丛书汇辑古今著述,以粤人所作为主,如《两汉书旧本考》二卷,范公诒原著为《汉书考》一卷,只考宋元旧本,黄任恒为之增补,上

  • 东莱集

    四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历太学博士,除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迁著作郎,除直秘阁。卒,谥成,后改谥忠亮。

  • 焚椒录

    一卷。辽王鼎撰。鼎字虚中,涿州人。清宁五年(1059)进士。官至观书殿学士。《辽史》有传。书前有大安五年(1089)自序,称流放镇州可敦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布尔根省青托罗盖古城)时所作。记录耶律乙辛诬

  • 饮食须知

    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

  • 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

    二十五卷。清张大昌撰。张大昌,浙江仁和县人,字小云。是书为光绪中辑成,其卷一为定浙志功,卷二为定浙从征将士表,卷三为靖典示威,卷四为靖典从征将士表,卷五为平藩志伐,卷六为平藩从征将士表,卷七为迎銮志,

  • 临邑县志

    ①十六卷。清陈起凤修,邢琮纂。陈起凤字德音,广宁人,出身贡士,顺治七年(1650)任临邑知县。按临邑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时邑绅邢侗方致仕家居,邑令刘承忠恳请其创修之。再修于天启间赵有午

  • 寄簃文存

    八卷。清沈家本(1840-1913)撰。沈家本,字子惇,别号寄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清法学家。光绪九年进士,历任天津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修订法律大臣、资政院副

  • 砚北杂录

    无卷数。清黄叔琳(1672-1756)编。黄叔琳字宏献,号昆圃,顺天宛平(今北京大兴县)人。康熙进士,在京任职多年,累官詹事府詹事。1709年出任山东学政,极力改进地方教育,修复济南“白雪书院”及青州

  • 毅斋诗文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王洪(1380-1420)撰。王洪,字希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举进士。授行人,寻擢吏科给事中。以荐入翰林,由检讨历官修撰、侍讲。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