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李经说

二李经说

一卷。清李光墺、李光型兄弟合撰。李光墺(生卒年不详),字广卿,福建安溪(今安溪县)人,李光地从弟,好读书,曾在高学山中结茅为屋,潜心苦学,康熙辛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国子监司业充纂修三礼官,享年六十九岁。光墺认为《春秋》四传应并习,不宜独宗,而胡传四氏学宜偏习,不得专习。所著有《考工发明》、《沈余诗文集》等。李光型(1676-1757),字仪卿,经学家,与兄光墺合称“二李”,少时曾一同受业于李光地,研究性理,尤其获益于林西铭。雍正进士,授彰德府管河同知。深通经术,曾任经史馆校对。著有《易通正》、《洪范解》、《诗六义记》、《文王世子解》、《天问解》、《农书辑要》等。本书为更定《小戴记·文王世子》篇错讹、脱漏而作。前段遍采异代教典以为世子法,所以每条用一“凡”字引例,而总结道,凡三王教世子,其义自见。后段则例举文王为世子之道和周公抗世子之法。书前有序,揭示主旨,章后有说,阐明其义。本书论《易》条理可寻,似乎胜过那些改经文以就己的人。认为“周公践阼”四字,不是衍文,也非缺文,乃是以冢宰摄行践阼之政,并非居摄天子之位,王莽不可以此援为口实,这种识解颇有见地。有昭代丛书本(详见道光本癸集萃编)。

猜你喜欢

  • 寒山子诗集

    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唐寒山子(生卒年不详)撰。寒山子又称“寒山”。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因居于寒岩,自号寒山子。平生与僧人丰干、拾得友善。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前有闾丘胤序,附丰干诗二首,拾得诗

  • 易传

    四卷。程颐(1033-1107)撰。程颐,字叔正,号伊川。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幼有高识,及长力学好古,尤勤于《易》。因与苏轼不合引起洛、蜀二党之争,因此贬涪州。与其兄程颢同受业于周敦颐,但学说却

  • 张文贞外集

    二卷。清张玉书撰。玉书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人。生平详见《张文贞集》(辞目)。此集共二卷。其中序九篇,跋一篇,募疏一篇,祭文十七篇。盖当日编辑文集时所删,而后人掇拾刊行之。今观此集,其文多为应酬之作

  • 诸真元奥集成

    见《诸真玄奥集成》。

  • 孝经阐要

    一卷。清张恩霨撰。张恩霨生卒及事迹不详,著述除《孝经阐要》外,还有《大学阐要》、《中庸阐要》等。是书首有自序,言“孝为生人之大本,经世之大原。古者圣帝明王之治天下,知移风易俗之规,不外资始资生之理。于

  • 急就篇直音

    一卷。清王祖源(生卒年不详)撰。祖源原名伯濂,号莲塘,山东福山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官兵部主事,外任四川龙安府知府。是书旨在说明《急就篇》的韵读,以便学者口诵。王氏认为,古本《急就篇》以六

  • 周易诠义

    十五卷。清汪绂撰。此书卷首为易学源流、周子太极图说、程子易传序上下篇义本义图说等,卷一至十二为经传十二篇,卷十三、十四为易学启蒙。汪氏以为明初程传朱义并行,程传朱义两失,故依吕祖谦所定古本正之,全录本

  • 骖鸾吟稿三种

    三卷。清张祥河(约1853前后在世)编。张祥河生卒年籍贯不详。道光二十四年(1844),张祥河官中州臬使,春间奉命承宣粤西。昔宋范成大,田紫垣出帅广右,取韩愈《骖鸾仙去诗话》,综其所历作曰《骖鸾录》。

  • 易宫

    三十八卷。清吴隆元撰。吴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没有序跋,末尾缺《杂卦传》,其中也多缺文缺卷,涂乙又多。或注“未定本”字,或注“非先生手授本”字,因此

  • 全像类编皇明诸司公案传

    见《新刻皇明诸司公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