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李经说

二李经说

一卷。清李光墺、李光型兄弟合撰。李光墺(生卒年不详),字广卿,福建安溪(今安溪县)人,李光地从弟,好读书,曾在高学山中结茅为屋,潜心苦学,康熙辛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国子监司业充纂修三礼官,享年六十九岁。光墺认为《春秋》四传应并习,不宜独宗,而胡传四氏学宜偏习,不得专习。所著有《考工发明》、《沈余诗文集》等。李光型(1676-1757),字仪卿,经学家,与兄光墺合称“二李”,少时曾一同受业于李光地,研究性理,尤其获益于林西铭。雍正进士,授彰德府管河同知。深通经术,曾任经史馆校对。著有《易通正》、《洪范解》、《诗六义记》、《文王世子解》、《天问解》、《农书辑要》等。本书为更定《小戴记·文王世子》篇错讹、脱漏而作。前段遍采异代教典以为世子法,所以每条用一“凡”字引例,而总结道,凡三王教世子,其义自见。后段则例举文王为世子之道和周公抗世子之法。书前有序,揭示主旨,章后有说,阐明其义。本书论《易》条理可寻,似乎胜过那些改经文以就己的人。认为“周公践阼”四字,不是衍文,也非缺文,乃是以冢宰摄行践阼之政,并非居摄天子之位,王莽不可以此援为口实,这种识解颇有见地。有昭代丛书本(详见道光本癸集萃编)。

猜你喜欢

  • 浣水续谈

    一卷。明朱孟震(详见《河上楮谈》条)撰。此书是万历十三年(1585)朱孟震官四川按察使时所作,所以以浣水为名。浣水,即浣花溪。此书杂撮而成,往往不著时代,也不著出典。如并州士族好为可笑诗赋一条,本是《

  • 丛碧山房集

    五十七卷。附《诗义固说》二卷。清庞垲(约公元1675年前后在世)撰。庞垲字霁公,号雪崖。河北任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四年(1675)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分

  • 三代地理小记

    一卷。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前条。《三代地理小记》一书共有十篇文章:(1)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据《荀子·成相篇》、《左传》襄九年、定九年传、《竹书纪年》及《水经注》、《尚书》正义引《世本》,来解释《尚

  • 罗溪镇志

    八卷。清王树惇修,潘履祥纂。王树惇,字筠庄,河南鹿邑人,举人,清光绪五年知宝山县事。潘履祥,字春生,晚号耐叟,江苏宝山县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潜研堂集》中,收有《罗店序》文一篇,为里人范翼王

  • 周易卦象集证

    一卷。清方申撰。在两汉以前,注易之著作无不引《说卦传》以证经文。但至王弼首倡“得意忘象”之说,后如韩康伯辈纷纷仿效,至使唐以后引用《说卦传》解释易经者罕有其人。方申著此书,本着避虚就实的原则,博考古注

  • 僧宝传

    全称《禅林僧宝传》三十二卷。宋代释惠洪(生卒年不详)撰。据有关文献记载,惠洪乃非平庸之辈。他虽然喜游公卿间,善诗交友,“于释门戒律实未精严”,“僧律多疏”,故世有多讽,有浪子和尚之称。但是,他却是聪明

  • 弥勒上生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弥勒上生经游意》是对《弥勒上生经》的注疏。该《游意》共分十章。即第一序王,第二释名,第三辨理宗体,第四论因果,第五出世久远,第六成道真应,第七

  • 得月稿

    四卷。元吕不用(约1360年前后在世)撰。不用,字开耕,初名必用,字则行。上虞(今属浙江)人。明洪武初,举教谕,因耳聋辞。自号石鼓山聋。此集为其孙风所编。共四卷,诗三卷,文一卷。前有洪武九年(1376

  • 敦煌写本篆书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撰。周氏生平著述,见《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此卷首尾均泐,见存之文,自“匡合”字起,至“九州”字止,正文全用篆字,旁有楷书释文似为初学而设。其文辞与通行之周书无殊,惟书艺未精,篆法间违绳

  • 切音指南

    见“等韵切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