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十卷。补遗一卷。清王余佑(1615-1684)撰。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末随父起兵抗击李自成军。入清后,隐居易州(今河北易县)五公山,教授生徒,不求闻达。史传称其“尝受业于孙奇逢,学兵法”(《清史稿》卷480)。此书前有《总序》一篇,叙撰述此书之缘起、主旨。谓己“好武健,雅不欲以腐木烂草,掷此生平”。“慕陈同甫之好谈霸王大略”,意即有志于恢复故明。“故复熟览天下之大势,推求古今帝王得失成败之机”。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所谓“十年间胸中垒块,悉谱之于居诸编一书”。据作者《跋》中自称,此书篇第“挨次而进,各有深意,不可以一丝乱。”十卷的篇名依次为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卷二兵进必有奇道,卷三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卷四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卷六攻取必于要害,卷七据守必审形势,卷八立国在有规模,卷九兵聚必资屯田,卷十克敌在勿欲速。每卷前皆冠以《序》一篇,总述此篇大旨。考其书内容,列举明以前史例,论其成败得失,人读之如“明镜照面,髭发可数”。如卷一论起兵之进退,举唐太宗趋咸阳,进乃胜矣;而汉之黥布归长沙,退乃败矣。卷二论“兵进必有奇道”,举战国时魏伐赵,孙膑批亢捣虚,疾走大梁事。举秦末项羽与章邯激战,刘邦乘虚入关中事。三国时姜维与钟会相拒剑阁,而邓艾逾险入蜀等等史例,说明用兵有奇道。一阵有一阵之奇道,推而广之,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有时正为奇,奇亦可为正云云。皆有史事历历可考,有很强的说服力。大凡十卷之中,皆如此体例。《补遗》一卷,举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例,说明战争的胜负不完全取决于力量的强弱,也取决于指导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顾人之运用何如耳”(《补遗自序》)。此书的特点,正如作者自谓“非谈兵也,谈略也”(《跋》)。作者言之甚明,非是具体论战术之书,而是论战略之书。书中所论战略原则,寓具体史事之中,可起到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此书虽成于清初,但流布不广。只有抄本行世,讹误极多。咸丰间,辰州秦聚奎官饶川时,从王氏后人处得见原本,校录一过,方可卒读。(秦《序》)现存最早刊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本,藏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另有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铅印本,藏河南省图书馆。《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收有此书。

猜你喜欢

  • 简阳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志茂修,汪金相、胡忠阀纂。林志茂,曾任简阳县知县。汪金相,邑人,胡忠阀,汪金相门人。《简阳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天文篇、舆地

  • 推篷寤语

    九卷。余录一卷。明李豫亨(生卒年不详)撰。李豫亨,字元荐,松江(今上海)人。著有《推篷寤语》、《三事溯真》等,多涉释道家言。书首自序中言:“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人之懵所知者,寐障之。此书欲启昔之寐,

  • 大名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附图考。清张维祺修,李棠纂。张维祺,号云嵋,山东胶州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四十六年(1781)任大名县知县。李棠,福建永安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任大名县知县。此志最初

  • 梧笙馆联吟初辑

    二卷。清李星沅、郭润玉撰。李星沅,字子湘,别号石梧,湖南湘阴人。生卒年不详。道光进士。由编修累官两江总督。卒谥文恭。著有《李文恭公诗集》。郭润玉字笙愉,湖南湘潭人。陕西户县知县郭汪灿之女,李星沅之妻。

  • 西徼水道

    不分卷。清黄楙材撰。黄楙材,字豪伯,上高人。官知县。熟于地理测量之术。著有《得一斋杂著》等,皆为考证地理水道之书。《西徼水道》梦花轩刻本。不分卷,分为十篇:金沙江源流考、雅龙江源流考、澜沧江源流考、潞

  • 周易对卦数变合参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书说朱熹不懂《易》中“十年”、“三年”、“七日”、“八日”之旨,以及讼卦九二爻辞“三百户”之数。乃撰此书以明之。其方法是附会反对卦。如屯蒙为反对卦,以二卦合,屯居下蒙居上,屯二爻为

  • 孟子正义

    ① 十四卷。东汉赵岐注,题为宋孙奭疏,实不可信。朱熹《语录》以为是南宋邵武士人伪托孙奭所疏,并且称“蔡季通识其人”。邵武旧属闽,士人是对年纪大的儒生的一般称谓,但后人多方推求,终于难以确定作伪者为何人

  • 玉恩堂集

    九卷。《附录》一卷。明林景肠(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林景旸,字绍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著有《玉恩堂集》。是集为其子有麟所编。凡九卷,其中

  • 画纪补遗

    二卷,附《元画纪》一卷。不著撰人姓名。该书所载始自宋高宗以后,迄于元代至正之间许多画家事。其中错误颇多,如马远的父亲名为“公显”、兄名为“逵”,可该书却把“逵”误为马远之弟、把“公显”误为马远之孙。其

  • 四书鞭形

    二十卷。明刘凤翔撰。凤翔字嶰竹,署籍广川(今山东临淄县)。卷首有自序,又有周文德序。“鞭影”二字出自佛书,自序与周序,皆以禅为喻。其自为说,也往往杂以禅理。其书对经旨体会很深,融会群说,发抒己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