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习学记言

习学记言

五十卷。又称《习学记言序目》。南宋叶适(1150-1223)撰。叶适字正则,自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历知蕲州、权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等职。卒谥忠定。叶适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喜好读书,手不释卷,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时,随手札记,特将有关“时政之得失”、“物理之显微”等方面的论述辑录成书,名之曰《习学记言》。后来,“研玩群书”,又撰写了论述,乃更名为《习学记言序目》。全书共分五十卷,其中经十四卷,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诸子七卷,包括《老子》、《荀子》、《管子》、《孔丛子》等;史书二十五卷,包括《史记》、《汉书》、《魏志》、《晋书》、《隋书》、《唐书》、《五代史》等;文鉴四卷,包括《皇朝文鉴》等。《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所论喜为新奇,不屑摭拾陈语”。刘克庄为赵虚斋作注庄子序亦称“其讲学析理,多异先儒。”今观其书,确有独到之处。叶适认为治国之道在于“以农为本”,把“知稼穑之艰难”视为“王业”的基础,同时反对抑商,主张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保护和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发展商业。谓孟子、子产不知为政,孔子不为己甚。论读诗者专溺旧文,不得诗意。又言《国语》非左氏所作。考证子思生卒年月,斥汉人言《洪范》五行之非等,皆有所见,足与其雄辨之才相副。书中所论唐史诸条,往往为宋事而发,于治乱通变之原由,论述最为详悉,皆有关治道,足备后人采择。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文“刻峭精工”,当为平允,然又说其“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是因为叶适当宋之末世,仍恪守洛闽之言,而不满意耳,当属门户之见,有失公允。无论如何,此书对于研究经史和治道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版本颇多,有瞿氏明抄本,叶氏清初抄本,1885年瑞安黄体芳刻本,1928年永嘉黄群校本等。今传《四库全书》本题名为《习学记言》,《敬乡楼》丛书本题名为《习学记言序目》。1977年中华书局以1885年瑞安黄体芳刻本为底本,参校以永嘉黄群校本、瞿氏明抄本、叶氏清抄本等,点校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帝王宝范

    一卷。明马顺孙(生卒年不详)撰。马顺孙,江南人,洪武中布衣,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杂采经史,分类编辑,共三卷,分二十三个子目。在朱元璋立国之初,马顺孙曾将此书进于朝廷,希望采以定制作、兴礼乐。但此书采择不

  • 化州志

    十卷。清杨祐修,林玉叶纂。杨祐,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州。旧志始于康熙九年(1670)县令吕兆璜,二十五年(1686)再修。六十年(1721),皇帝恩免正赋,秋季又丰收。因此知州

  • 绿筠轩诗

    四卷。清张元(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元字殿传,淄川(今山东济南)人,张庆笃之侄。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鱼台县教谕。张元工诗,少时与高凤翰、朱令昭等同结柳庄诗社。张元诗法本王士

  • 复堂文集

    四卷。《诗集》十一卷。《词集》六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官秀水县学教谕、安徽

  • 郭侍郎奏疏

    十二卷。清郭嵩焘(1818~1891)著。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总理衙门大臣,并首任驻英公使,后兼驻法公使。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郭嵩焘日记》。郭

  • 云居圣水寺志

    六卷。清释湛明伦原辑,通渊实懿重纂。云居,豫章(今江西省)之山,唐咸通间,道膺禅师,始由西江入越之七宝山,建庵居住,门楣书“云居”二字。宋元珮间,安禅圣水岩有佛印,故名寺为圣水。元初指月重新云居,明洪

  • 天佣子集

    十卷。明艾南英(?-1647)撰。艾南英,字千子,号天庸子,江西东乡人,官至兵部主事,改御史。七岁作《竹林七贤论》,学识渊博,莫不周悉。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收兴文化为己任,被世人称谓“章罗陈艾

  • 礼论难

    一卷。晋范宣(详见《礼记音》)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杂论礼意,或推阐古义,或斟酌时制,颇能自申其说,间或失之迂曲。如以《书》谅暗注凶庐为“即葬后柱楣之义,可见郑用大传之是,杜解心丧之非,段畅虽历引《春秋

  • 集古虎符鱼符考

    一卷。清瞿中溶编撰。瞿中溶,字木夫,江苏嘉定人。书中著录虎符十二,鱼符六,龟符一,共十九件。本书所著录各符,附有图,图后有考释,考释后还附有瞿中溶的短记。但虎符中的济阴太守、五原太守、驺男三符,只有考

  • 续古文苑

    二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编。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于经史、音韵、训诂、文字等均有研究。工篆书,擅诗文,精校勘。著有《尚书今古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