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临邑县志

临邑县志

①十六卷。清陈起凤修,邢琮纂。陈起凤字德音,广宁人,出身贡士,顺治七年(1650)任临邑知县。按临邑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时邑绅邢侗方致仕家居,邑令刘承忠恳请其创修之。再修于天启间赵有午,此志为三修。顺治初年,陈起凤掌临邑,检阅旧志,存者已十无三、四,乃谋访求原书,重新劂工复成。然又见近三十年,人事代谢,不能无所兴废,深虞日久事湮,特与邢琮、刘世儒和郭邦桢商议,采访续订,陈起凤捐金。历时四十日而成书,《临邑县志》顺治九年(1625)刻本。全书十六卷,分为:卷一地理志;卷二沿革志;卷三氏望志;卷四风俗志;卷五建置志;卷六祠祀志;卷七赋役志;卷八官师志;卷九选举志;卷十侯守大夫世表;卷十一循良志;卷十二人物志;卷十三烈女传;卷十四事记;卷十五艺文志;卷十六杂事志。此志体例完备,记述尚详。其中详载邢氏一代文宗资料,颇有价值。②十六卷,外学规一卷。清唐开陶修,高元贞纂。唐开陶字晋公,号和庵,四川成都籍,遂宁人,出身廪生,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临邑知县,五十五年(1716)调任上元知县,六十年(1721)修《上元县志》。高元贞字观一,四川梁山县人,曾任兖州府河道通判。唐开陶掌临邑后,见邢志残阙,且体裁又多与志体不合,于是思量重辑之。就聘请高元贞、内兄彭熔以搜考之任,历一月而成书。《临邑县志》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本。全书十六卷外学规一卷,分为:卷一分野志,疆域志;卷二封建志,山川志,古迹志;卷三建置志,祠祀志;卷四风俗志;卷五学校志;卷六赋役志;卷七职官志;卷八官迹志;卷九科目志;卷十至卷十一人物志;卷十二列女志,貤封志;卷十三至卷十六艺文志。卷末有外学规一卷。此志编次义例与旧志出入甚大,如旧志沿革有诸侯王表,科目、职官俱加表字,临邑只有公侯,而无王爵,故此编更诸侯王表为封建志,其余表字一概删除。又如旧志中城池、公署、仓社、市镇、坊表、桥梁、陵墓等目错杂不一,其尚能从志体统以建置下,删繁就简,不立子目。此外,对旧志讹误,也做了不少订正。在体例和内容上,优干旧志。③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沈淮纂修。沈淮字合簪,浙江桐乡人,道光十二年(1832)任临邑知县,十四年(1834)去职,十六年(1836)复任。道光十六年,沈淮与李孝廉,就邢侗、唐开陶二志,相与往复讨论,讹者正之,阙者补之。《临邑县志》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此志体例严谨,略古详今,搜罗甚备。其可称之处有二,一是其所采辑,皆注明出处,以便稽考;二是删繁补漏,对旧志中的讹误者,加以订正。④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沈淮原本,陈鸿翙修,赵敏功纂。沈淮详见道光《临邑县志》。陈鸿翙号桐溪,宁河县人,同治十三年(1874)任临邑知县。赵敏功号鉴塘,河内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同治十一年(1872)署理县事,即鸿翙的前任。此志乃以道光沈淮本为蓝本,因其上至前志仅三十余年,临邑舆地、古迹、建置兴废沿革甚少,足以记载传后。故皆沈淮本,无所补赘。邑教谕翟振庆和县训导王善泽以艺文之作,率尚华丽,凡无关事实,都一一删除。后积成卷帙,再行续刊。《临邑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续补刻本。此志新增内容颇丰,如在宦绩、人物、艺文中,详细记载了同治七年捻军入临邑的活动情况,对研究捻军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凡续补之文,仍依旧例,分门别类,附于道光刻本各卷之后。

猜你喜欢

  • 易经小传

    二十卷。明郑友元撰。据《湖广通志》,郑友元字元章,湖北京山人。天启二年(1625)进士,官至御史。该书将《彖传》接在经文卦辞下,而把《文言》之释彖者分出来附在《彖传》后面,接下来是《大象》、《爻辞》和

  • 韵汇

    五卷。题清朱彝尊辑、鄞县沈道宽编次。沈氏序云:秀水朱竹垞先生得宋椠《广韵》,以为天之未丧斯文。夫《广韵》非古韵也,然由是而适于古,犹有门径可寻。自平水刘氏并为一百七部,分所不必分,合所不可合,而韵学昧

  •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例

    不分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号六泽,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光绪注,光绪无乙丑年,必有误。进士。以知县起用,自请改教,遂选授绥定府教授,任教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廖平儿

  • 忠孝节义录

    不分卷。明陶登撰。登字汝高,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运判。该书纪其祖上令德。首考陶氏世系。始祖贵,七传至铨,铨父子四甲科,至曾孙登又以甲科继起,一门兴旺。且几代坚守直

  • 小忽雷

    二卷。清孔尚任、顾采合撰。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李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康熙中授国子监博士,迁户部员外郎,后以故罢官。孔尚任博学能文

  • 笔记

    二卷。清代程大纯撰。程大纯字汉舒,孝感(今湖北中部)人,官至黄冈县教谕。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矫枉过正”,但与那些“口耳之学”相比,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 罗江东外纪

    三卷。清闵元衢撰。闵元衢字康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自号欧余生。生卒年不详。罗江东,即罗隐,唐末五代时人,自号江东生,有当世诗名,却终身不第。闵元衢自以终身不第,有似罗隐,遂作此书,盖一时寓意之作。

  • 董从吾稿

    一卷。明董沄(1457-1533)撰。董沄,字复宗,一字子寿,号罗石,浙江海盐人。以能诗而闻于江湖间。明嘉靖二年甲申(1524年),沄年六十八,始游会稽从王守仁讲学。诗友或阻之,沄曰:“吾从吾所好耳。

  • 合江县志

    ①五十四卷首一卷,清瞿树荫等增修,罗增垣等增纂。瞿树荫,曾任合江县知县。罗增垣,邑人。《合江县志》同治十年(1871)增刻本,共五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凡例、目录。正文分为:卷一,星野。卷二,图考。

  • 见斋文稿

    一卷。《见斋诗稿》一卷。清秦锡圭(生卒年不详)撰。秦锡圭字介侯,号见斋,上海人,光绪进士。授山西寿阳县知县,政坛声望极高。光绪庚子(1900年)被调新疆,在路过兰州时,得到甘肃都督升允奏留,旅居甘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