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十卷。清叶桂(1666-1745)撰。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叶氏生于世医家庭,三代业医,幼承家学。其祖父、父均为当时名医。十四岁丧父,从父之门人朱某学医,先后拜师十七人。叶氏少年聪悟好学,求知若渴,知识宏博,广通经史。学医采众家之长,能够“闻言即解,见出师上。”主要著述有《本草再新》、《本事方释义》、《时选医衡》、《叶案括要》、《叶天士秘方》、《叶天士女科医案》、《叶天士医案存真》、《叶天士医案增补》、《叶天士家传秘诀》、《叶天士晚年医案真本》、《叶天士万应奇效秘方一千六百种》、《幼科要略》、《医效秘传》、《评点叶案存真》、《评定陶节庵全生集》、《种福堂公选良方》、《眼科良方》、《温热论》等。多为门人或后人所辑。叶氏诊治疑难杂病有卓越成绩。特别对温热病有很大贡献。擅长治疗时疫。叶氏继承了金元诸家学说,并在对热病规律的大量观察下,脱出《伤寒论》的范围,创立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理论体系,以“卫、气、营、血”为辨证施治的纲领,用以划分热病的浅深和治疗步骤,提出伤寒与温病证治的不同,对卫、气、营、血的分辨上又创造性地发展了辨舌、验齿、观察斑疹和白的方法,成为温病诊断的特点,创立了温病学说。在治疗方面,叶氏主张根据卫、气、营、血之分,而四者又互有联系,提出了辛凉解表、甘寒养阴、清热解毒、滋阴救液等方法,创立了许多方药。在其倡导下,清代研究温病学的日益增多,形成了清代的温病学派。温病学派的创立,使很多温病患者获得治疗,弥补了单纯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一切外感病、传染病所造成的损失,也为后世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防治某些烈性传染病提供了宝贵经验。叶氏兼通内、妇、儿、五官各科,而以内科为主。儿科亦有专长,擅长治痧(麻疹)、痘、惊风、疳积等症,往往三言两语即能道明某些儿科病的本质特征和施治诀窍。徐大椿赞赏不已地说:“和平精切,字字金玉,可法不传,得古真诠而融化之,不愧名家。”叶氏用于儿科、妇科方面的许多方剂,至今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在内科杂病的治疗方面,于切脉、望色、察看舌苔及验齿等,分析病情丝丝入扣,十分有效。处方治病能师古而不拘泥,善于化用古方,创立新方。叶氏重视识证、立法、用方,强调对证用药。此书又名《临证指南》,为叶氏门人华岫云搜集整理而成,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约四十五万字。后附《幼科新法》及《温热论治》各一卷。《幼科新法》据传为叶氏手定后章楠改题为《三时伏气外感篇》。卷一至卷八为内科杂病及外科、五官科病;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全书以病为纲,分为八十九门。每病列医案若干则,后附叶氏门人等撰论治一篇。末附书中所举方剂,便于查阅。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特点,立法处方精当、妥贴,用药灵活而有法度,常以寻常药物而获奇效。书中所述理法颇有创见,如论述温热病说:“温邪上受,内八于肺,肺之周气之气,气窒不化,外寒似战栗,其温邪内郁,必从热化。”吸取了吴又可邪自口鼻而入的论点,提出了肺先受邪、逆传心包络的观点。如论中风,提出肝阳化风理论,治以滋肝肾之阴,兼用潜镇、清泄、平息法,认为类中风为本虚标实。提出胃阴虚说,对内伤虚劳证,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疗。临证治疗上多从脾胃上立论。如虚劳阴虚咳嗽之所以出现形肌日瘁、食减、自利、腹痛、寒热等,总由脾胃受伤,气不摄而阴不化所致,不必治咳法滋,只必戊己汤加五味摄阴已足。其温病之说对后人影响颇大,如吴鞠通《温热条辨》多取材于此。一些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清营汤等名方亦从本书案中化裁而来。本书对临床证治十分切用。流传甚为广泛,被誉为临证医案范本,为重要的医案著作。徐大椿曾加以眉批品评,与原书共传于世。本书因系随见随录,因此各案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又因为门人编辑,未必尽为叶氏本意。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本(附《种福堂公选良方》)、光绪十年(1884)古吴扫叶山房刻本、1957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定庵集

    五卷。明张悦(?-约1496)撰。张悦,字时敏,号定庵,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中为江西佥事,改督浙江学政。弘治中为吏部左侍郎,官到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 北边事迹

    一卷。明王琼撰。王琼,山西太原人。事具《明史》本传。此书是嘉靖初总督三边军务时,广集历代守边得失、及己所条画奏疏,合为一书,曰《北边事迹》。书中主张花马池一路三百里,及环县至兰州八百里,皆筑墙掘堑,作

  • 阳明文钞

    二十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弘治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后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全书》、《阳明乡约法》、《保甲法》(已著录)。是编系清康熙二

  • 采薇集

    四卷。《幽贞集》二卷,《邕集》六卷。明董传策(1530-1579)撰。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抱一山人。上海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因劾严嵩稔恶误国之罪,严嵩下其狱,严刑拷打。恰逢地震而得宥

  • 金匮翼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

  • 泰定养生主论

    十六卷。元王珪(生卒年不详)撰。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又号洞虚子、吴郡(今浙江杭州)人。四十岁时隐居于虞山下。明晓医理及养生之道。此书书名取自《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养生主》之语。书前有王氏

  • 读书杂记

    ① 一卷。清王绍兰撰。王绍兰生平事迹已著录。此书仿王念孙《读书杂志》而作,亦为校订群书之文,体例亦相差无几。全书共分《荀子》七条,《墨子》八条,《商君书》二条,《吕氏春秋》五条,《淮南子》十三条,《贾

  • 提正篇

    六卷。意大利贾宜睦(?-1667)撰。贾宜睦字九章,耶稣会士,崇祯十年(1637)到杭州传教,最后死于常熟。《提正篇》共六卷,卷一撰述主德,卷二撰述主赎,卷三撰述主报,卷四撰述主惠,卷五撰述主重,卷六

  • 续修舒城县志

    五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林锺等修,赵凤诏等纂。即光绪《舒城县志》。

  • 忠愍集

    三卷。宋李若水(1093-1127)撰。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靖康初,以上舍登第。由大学博士历官吏部侍郎。曾随钦、徽二帝入金营,金将逼二帝易服,他抗言力争,痛骂金人为狗。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