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札记

中庸札记

① 一卷。清范尔梅(详见《大学札记》)撰。是书语句虽简,然时晓妙谛。谓“喜怒哀乐”句,为延平先生得力处。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一章,为姚江之学所本。谓“子路问强”一章,为孔门一卷《金刚经》。谓“鬼神之为德”一章,为太极动静之机,都领会在语言之外。又说理之语,每以五言小诗写出,如:“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仁。时惴博宽褐,不惴千万人”,又“正己真君子,怨尤真小人。援陵非吾愿,自得终吾身。”诸如此等,似格言也似歌括,乃尔梅的创见。该书有雍正刊《读书小记》本。②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是编为奎章阁旧藏写本。每半页十行,一行二十字。全书共二卷。取《中庸章句》,逐节讲义,大抵都拾掇宋儒之说。而于其下,附以己见,敷衍义旨,标举要义,时有精义。如释“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称凡人心寂然不动时,只是浑然一心,未有人心道心之分。至感而遂通之时,此心之发,或生于声色臭味之私,或原于仁义礼智之正。生于声色臭味者,主于形气,故名为人心。原于仁义礼智者,主于天命,故名为道心。人心易流于欲,故说“危”,道心无形而难见,故说“微”。精则是于二者之间,可以精察而无所杂,一则是本体之正,可以固守而无所迁。既能精察,又能固守,则人心虽危而安,道心虽微而著。无不得其中。若此之类,对孔门心传之要,宋儒性道之说,多有阐发。唯其引三山陈氏之说,谓鲁缪公元年,子思作《中庸》。《中庸》之出于子思,乃为先儒相传之说。是书谓其成于缪公元年,则未免附会。总之,是书多详于义理,疏于考证。该书有奎章阁藏写本。

猜你喜欢

  • 新修齐东县志

    八卷。清余为霖修,郭国琦等纂。余为霖字惕区,江西金溪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二十年(1681)任齐东知县。考齐东志,创自明正德十一年知县肖敬谏,再修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知县刘希夔,此志

  • 新修菏泽县志

    十八卷,之首一卷。清凌寿柏修,叶道源纂。凌寿柏,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监生出身,光绪九年(1884)任候补知府知菏泽县事。叶道源,宿迁人,举人出身。光绪九年,凌寿柏掌菏泽县,下车后检阅邑乘,见菏泽县志

  • 方言补校

    一卷。清刘台拱撰。刘台拱(1751-1805)字端临,号子阶,一字江岑,江苏宝应县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中举,会试不遇。曾寓居京师,与朱筠、戴震、邵晋涵、王念孙、任大椿友善,稽经考古,为诸老所

  • 对山集

    十九卷。明康海(1477-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1502)进士第一,授修撰,后落职,放浪自恣,尝挟声妓酣饮,制乐造歌曲。著有《对山集》、《武功县志》。此集为

  • 劝世恒言

    一卷。清昆林删订。昆林,是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别号。此书共四十八条,用骈文体例,论述因果报应关系,教诲百姓弃恶从善。因此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故显得字句繁杂难懂,缺乏明快通俗之感。

  • 东园丛说

    三卷。南宋李如箎(生卒年不详)撰。李如箎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自序称,为括苍人,时为桐乡丞。正德崇德县志载,宋李如箎,字季牖,崇德人,少游上庠,博学能文,著有《东园丛说》、《乐书》行世,晚以特科官桐乡丞

  • 四书遵朱会通

    不分卷。清杨廷芝撰。杨廷芝字仁圃,山东蓬莱(今山东蓬莱)人。是书题云“遵朱会通”,大旨详于自序。廷芝以为朱子教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故《宪问》篇“不患”章尝四见,而注云,凡指同而文不

  • 万晴轩年谱

    一卷。清张鼎元编辑。鼎元字兼甫,湖北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人。该谱记其师万斛泉生平事实。斛泉字齐玉,号晴轩,湖北兴国州人,笃守程朱之学,隐居授徒。平生未曾应试,亦不授弟子以举业,在清代理学诸儒中可谓凤

  • 滇诗嗣音集

    二十一卷。清黄琮(生卒年不详)编。黄琮,云南昆明人。约道光、咸丰间人。道光进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谥文洁。此书为黄琮继袁氏《诗略》后纂辑有关云南诗的又一部作品集。为了“擅崇山海之奇,罗洱海之遗文,成艺

  • 河南程氏全书

    六种,六十四卷。又名《二程全书》。宋程颢、程颐撰,宋朱熹辑。六种为《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朱熹编)、《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朱熹编)、《河南程氏文集》十二集遗文一卷附录一卷(十二卷中程颢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