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心悟

中庸心悟

一卷。清沈辉宗(详见《大学参证》)撰。是书无序例,也不署名氏,因其附于《学庸参证》后,故知为辉宗所作。首定序次,以“天命之谓性”至“万物育焉”为第首支,是总冒。“仲尼曰:‘君子中庸’”至“强哉矫”为第一支,是明行并进。“子曰:‘索隐行怪’”至“虽柔必强”为第二支,是过不及交修。“自诚明,谓之性”至“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为第三支,是安勉合一。“仲尼祖述尧舜”至篇末为末支,是总结。而第一支又分四段,第二第三支各分三段,末支分二段。经文每节下,附引郑玄注。间及朱熹注、孔颖达疏。其自为说,低经文一格。每段后有总说,低经文三格。大要详于一章一节之旨。《中庸》本以一篇为一章,而辉宗之说,则首尾相贯,鳞次相接。辉宗著有《中庸参证》,就条立解,未及全篇。此书仍本其意,浅显简洁,使读《中庸》者不为其艰奥所苦。该书有光绪四年(1878)刊本。

猜你喜欢

  • 方改亭奏草

    无卷数。明方凤撰。方凤字时鸣,号改亭,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正德进士,历任御史。武宗南巡时疏论七事。世宗即位后数争大乱,以灾异来指切弊政,从而被调为广东提学佥事,谢病归卒。《方改亭奏草》载奏议一十八

  • 礼记郑读考

    ①六卷。清陈乔枞(1809-1868)撰。乔枞,字朴园,一字树滋,寿棋之子,清代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临江,抚州知府,以经术饬吏治,居官有声。同治七年(1868)卒于官。

  • 肘后备急方

    八卷。晋葛洪(284-364)撰,梁陶弘景、金杨用道补。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他出身于没落官僚贵族之家,勤奋好学,日樵夜读,博览众书。曾封关内侯。晚年居广东罗浮山修道

  • 明文海

    四百八十二卷。清黄宗羲(1610-1695)编。宗羲生平见《易学象数论》辞目。本书为明文总集。四百八十卷,有目四百八十二卷,原缺最后两卷。共收录作者近千人,选文约四千三百余篇。全书按文体分成二十八大类

  • 少子

    一卷。南齐张融(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张融,字思光,吴郡(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官至司徒右长史。据《南齐书·张融传》记载,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据。张融有文集数十卷行于世,

  • 夏小正音义

    不分卷。作者姓名未著。书为二册,前序未记年月,后有何焯康熙五十六(1717)之跋,其语意似作者为其熟知者,然游词闪烁终未能道出为何人也。检阅全书,屡见庄述祖之案语,案庄述祖,著有《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

  • 素屡子

    三卷。唐张弧撰。张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以屡道、屡德、屡忠、屡孝等名分目,共十四篇,郑樵《艺文略》、《宋史·艺文志》皆作一卷。今本三卷,殆后人分析所制。是书,《唐书·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陈振

  • 望江县志

    八卷。清郑交泰等修,曹京等纂。郑交泰,字补堂,广东香山人,贡生,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来任望江知县。曹京,邑人。望江县志,创始于明正统间,其后叠经纂辑,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邑人沈镐更重修

  • 说文字原表附说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表因唐李腾《字原》之名,师宋徐锴《部叙》之意,以《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为总纲,分为天、人、地、干、支五类:“一”至“黹”二百八十六部为天类,“人”至“卵”一百九十

  • 湖南丛书

    八种,六十九卷。湖南丛书处编。丛书无总目,又无编者名氏,据丛书所收各书序跋为彭公望,刘腴深、刘宗向、孙文昱等人所作,估计以上诸人即为丛书编者。丛书所收八种均为湖南乡贤著述,计唐人两种:刘蜕《唐刘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