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难问

丧服难问

一卷。宋崔凯撰,清马国翰辑。凯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在宋员外散骑庾蔚之张耀下载此书六卷,那么,其人应当在庾之后。《通典》引用时有时写作宋凯,马国翰认为应当是宋崔凯,偶脱崔字,因此判定其为刘宋时人。《唐志》没有著录,大概早已散失。国翰从《通典》所引中辑得十七节,尚无遗漏。《通典》引或作《丧服驳》,或作《丧仪》,或作《丧服仪节》,或仅题崔凯,是否一书,很难断定。国翰断定为一书佚文,不同者当是篇目,恐怕未免臆断。至于国翰称赞其书委曲详明,可以与刘智《释疑》相伯仲,则此评论较为确当。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九正易因

    无卷数。明李贽(1527-1602)撰。贽本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师从王艮之子王襞,为学颇反传统,反对以孔子之是非定是非,被

  • 天香楼帖

    十二卷。清王望霖辑。王望霖字济苍,号石友。此初刻八卷,为明人五卷,清人三卷,嘉庆元年(1796)至九年(1804)刻成。续刻二卷。又梁同书及成邸各一卷,道光十五年(1835)勒成。此帖皆为真迹。有上虞

  • 海岱日记

    一卷。清张榕端撰。张榕端,字朴园,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三十五(1696)年,张榕端奉敕东祭,正月离京,登泰山,历沂山、东海,往返四

  •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

  • 南靖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姚循义修,李正曜纂。姚循义,浮梁人,拔贡,乾隆七年(1742)任南靖县知县。李正曜,儒学教谕。南靖县志,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七年邑令陈宗愈。其后一百五十年,官者近百人,无过问修志事者。姚循

  • 叶忠节遗稿

    十三卷。清叶映榴(1638-1688)撰。叶映榴,字炳霞,号苍严,上海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康熙二十七年(1688)死于以夏逢龙为首的兵变之中。特赠工部右侍郎。赐谥号“忠

  • 载书图题咏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等著。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扬州推官,迁国子监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累官至刑部尚书。后因避讳改为士

  • 周易阐象

    五卷。清蔡首乾撰。首乾字逊含,福建漳浦人,乾隆诸生。其伯祖鼎曾著有《易蔡》,祖父惕园亦通易理,家学深厚。此书以阐象为主,方法有正对,有反对,有上下互,有总互,有移置上下等。于每卦卦画之下必注书上互某卦

  • 真定府志

    三十三卷。明唐臣修,雷礼纂。唐臣,直隶天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真定知府。雷礼,丰地人,直隶大名府通判,前吏部考功司郎中。真定府自古以来为重镇,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有志。知府唐臣请示抚台李吾西

  • 资治通鉴补正

    即《资治通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