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

二十四卷。《隋书·经籍志》称长水校尉刘珍等人撰,今考证刘珍未尝做过长水校尉,且此书开始于明帝时,更不能将刘珍写在编撰者之首。《后汉书·班固传》载明帝诏班固与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另有列传,载纪二十八篇,此为《东观汉记》的雏形。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篇》又称安帝诏史官谒者仆射刘珍、谏议大夫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于建武(25-56年),讫于永初(107-113);这大概是对《东观汉记》作了一次续编。《史通》再记刘珍、李尤死后,又由侍中伏无忌、谏议大夫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与单于、西羌传、地理志,后来又多次续撰,到元嘉(公元151-153年)中期史体粗备才开始称为《汉纪》。东汉末年,蔡邕等人又续补十志、诸列传四十二篇,但由于汉末战乱,多有散佚。称“东观”源于东汉章和以后,图籍藏于东观(宫殿名),著述修史者也从初年的兰台转迁至此,故以此为名。《隋书·经籍志》称此书共一百四十三卷,《新唐书》则记载共一百二十六卷,可见唐代该书已有佚失。《隋书》称此书起于光武帝,止于汉灵帝,而列传之文,及献帝时事,实为杨彪所补。晋时,此书与《史记》、《汉书》共为三史,人多习之,故六朝时期和唐初的人隶事释书多有征引。唐章怀太子集诸儒士注范晔《后汉书》后,《东观汉记》的地位才有所降低。到北宋时,仅存残本四十三卷,赵希弁《读书后记》、邵博《闻见后录》都称此书由高丽国进献,可见当时国内已很罕见。南宋时书目仅存有邓禹、吴江等人的列传八卷,蜀中虽有刊本流传但错误较多。明初已全部亡佚不存。清代姚之駰撰《后汉书补逸》,曾搜集遗文,共八卷,采用的多据刘昭《续汉书十志补注》、《后汉书注》、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五书,且掇拾不尽,挂漏殊多。收录于《四库全书》的《东观汉记》以姚本旧文为主,参考诸书,补其缺佚,所增者达十之六七。姚本错漏较多,但《东观汉记》原书的纪、表、志、传,载记诸体例及《史通》各书所载,梗概尚且一一可寻。整理后全书分为帝纪三卷、年表一卷,志一卷,列传十七卷,载记一卷,另有佚文一卷,并将《汉记》与《后汉书》不同的地方附录于后。书中所载如章帝诏令增修群祀,杜林之议效祀、东平王苍之议庙舞等,均为一朝大典,但《后汉书》未予详载其文,尚有一定的补充功用。

猜你喜欢

  • 卷施阁文甲集

    十卷。《补遗》一卷。《乙集》八卷。《续编》一卷。《更生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续集》二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号风江,晚号更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

  • 汉诗说

    十卷。清费锡璜、沈用济(约1671年在世)二人合撰。费锡璜字滋衡,吴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熟古乐府,平生豪放不羁,有《掣鲸堂诗集》、《汉诗总说》。沈用济,字方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以诗名

  • 春秋世族辑略

    二卷。清王文源撰。文源字梦圃,丹徒(今江苏丹徒)人,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恩科孝廉。性耽《左传》,尤工小楷。著有《春秋列国辑略》及《春秋世族辑略》。该书作成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未及

  •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

    三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详见《孙氏祠堂书目》。该书是由洪颐煊协助整理的孙氏题跋汇编,叙述古籍版本情况。卷一收录宋版及元版书;卷二收录明版书;卷三收录旧影写本、影写本、外藩本。嘉庆

  • 衡门芹

    一卷。明辛全(生卒年不详)撰,辛全字复元,号天斋,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万历(1573-1620)末贡生,以特荐授知府,未及赴任而卒。辛全为曹于汴的门人,故亦喜讲学。此书皆为论治天下的方法,分为治本三

  • 海珊诗钞

    十一卷。《补遗》二卷。附《明史杂咏》四卷。清严遂成(1694-?)撰。严遂成,字松瞻,一作松占,号海珊,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累官云南嵩明知州,因事罢职。以工诗名世,其咏明史

  • 李氏乐书

    十九卷。明李文察撰。李文察籍贯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在官辽州同知时,上疏奏进此书,被诏授为太常寺典簿。其书有《古乐筌蹄》九卷,《律吕新书补注》一卷,《四圣图解》二卷。李文察平生所学俱见于

  • 周官礼干氏注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佚。干氏注本与郑(玄)注本偶有相异之处,如“挟日”作“币日”,“有握”作“有幄”,“胸鸣”作“骨鸣”等,盖干氏参用贾(逵)马(融)之本,非全依郑本。此外,干氏还将《周礼》六十

  • 诗经古音

    四卷。宋吴棫(约1100-1154)撰。吴棫字才老,同安(今福建厦门)人。宣和六年进士,绍兴中为太常丞,因忤秦桧出泉州通判。据徐蒇《韵补庐》称,棫著有《书裨传》、《诗补音》、《论语指掌考异续解》、《楚

  • 四书引经纂

    五卷。明邹嶐编纂。首页又题名《四书白文引经释义便览》,无序例,《诗》、《书》、《礼》、《易》、《春秋》各一卷,共五卷。《诗》称“葩经”,《书》称“壁经”,《易》称“庖经”,《礼》称“戴经”,《春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