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园丛说

东园丛说

三卷。南宋李如箎(生卒年不详)撰。李如箎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自序称,为括苍人,时为桐乡丞。正德崇德县志载,宋李如箎,字季牖,崇德人,少游上庠,博学能文,著有《东园丛说》、《乐书》行世,晚以特科官桐乡丞。所记与自序合,当即其人。卷首自序作于绍兴壬子(1132),谓“仆顷年僻居语儿之东乡,既无进取之望,又不能营治资产,日与樵渔农圃者处,羹藜饭糗,安分循理,亦足以自乐。时时披阅文集,省记旧闻,随手笔之,遂成卷帙。其间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历数之说,无不有之。”卷首又有周庭筠刊书跋语,作于绍兴甲寅(1134)。然书中记时事一条,记述绍兴六年(1136)杨么、李成事;憸佞一条,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秦埙登第事;以少败众一条,记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淮失守事;且有称高宗庙号者。据此,四库馆臣以为此书当成于宋孝宗时。又年月殊不相应,且语孟说一门不似南宋初语;所辨北辰不动一条,与明陈士元《论语类考》之说相合,似乎曾见其集注,故有此说,亦不似朱子以前语;其天文历数说,谓今之浑天实盖天之法,亦似西方天文历法之书传入中国以后之语,宋以前推步之家未明此理。据此,四库馆臣又认为,或是无论儒生、或是近时好事者因如箎书名捃摭旧文、益以所见,伪为此书。此书虽然弄不清真伪,然观其内容,多有可取。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分《春秋说》、《易说》、《书说》、《三礼说》、《诗说》、《左传说》、《语孟说》、《天文历数说》、《杂说》等九个部分,共一百一十八条。书中解王用三驱,引周官大司马立表为证;解坤六五爻,驳程传女娲武氏之非;解《易经·说卦》生蓍,纠扬雄产著之误;解《易经·系辞》太极生两仪为生蓍之法;引《左传》楚有句澨、章澨、雍澨、澨诸地,证三澨非水名;解《诗经·关睢》为后妃求淑女,引崔灵恩《三礼义宗》,证缩酒用茅之义;以及考究易之八法,及六日七分之说,推算绛县人甲子之类。皆精核不苟,于经义颇有裨益。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春秋行夏时一条,谓以建子为周正月乃左氏之失,不知左氏为周人,记他事或失之诬,至于本朝正朔,则妇孺皆知,左氏不会有误;诗亡然后作春秋一条,谓孔子所闻所见之世无诗,不知株林夏南诗有姓名,不能移之周平王东迁以前也;召公不说一条,谓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召公曾北面而事之,则误信明堂位之谬说;左传其处者为刘氏一条,疑左丘明先知,又疑其附会,则未考此句为汉儒增入,孔颖达正义已有明文。虽然少有疵瑕,并不影响全书价值。是书出入经传,前言往行靡不识录,考证典核,足资治经史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指海》、《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本事方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

  • 今乐府

    二卷。明吴炎(1623-1663)、潘柽章(1626-1663)撰。吴炎,字赤溟,又号如晦;柽章,字力田,皆为江苏吴江人。吴炎在明灭亡后不忘故国,不仕于清,专治史学;柽章为明代生员,明亡后隐居不仕。该

  • 周氏遗芳集

    五卷。明周沈珂及其子周之翰编。沈珂见《周元公集》条,之翰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教宋代思想家周敦颐后人事迹著述。先是,周敦颐十七世孙周兴爵曾辑有《遗芳集》,收录周敦颐四世孙周兴裔以后的历代褒崇、诏谕及

  • 四分律合注戒本疏

    四卷。唐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道宣于贞观八年(634),在修治《四分律合注戒本》的同时,并开始了对《四分律合注戒本疏》的著述工作,终使两书于同年面世。本疏修成时为三卷,永徽二年(

  • 桓范论

    见《世要论》。

  • 槎溪学易

    三卷。清陈鼐撰。陈鼐字作梅,江苏溧阳人。此书仿系传之体,宗程子之说,并参用汉儒消息、错综之法,对周易加以解说。主张抑阴扶阳,劝善惩恶,广泛征引历史事实,与周易意旨相参证,以达劝化世俗的最终目的。前有李

  • 易臆

    三卷。明郑圭撰。圭字孔肩,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约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1620)。该书成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前二卷以六十四卦各为一论,后一卷就《系辞》诸传标举一些字句解释阐发。如

  • 曲律易知

    二卷。清许之衡撰。许之衡,字守白,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玉虎坠锦瑟记》。元明以来,作曲者千百,而论律之书,寥若晨星。虽有明之王伯良论律蔚为专著,卓然可法,然悉奥未尽,漏略尚多,且文字

  • 怀米山房吉金图

    二卷。清曹奎撰。曹奎(1782-1852),原名载奎,字秋舫,江苏吴县人。曹奎系吴门富家,自幼嗜好金石文字,所藏殷周彝器逾百。家住盘门外,筑金石窝,专藏鼎彝盘尊等古器。又好大理石,壁间所陈山水人物鸟兽

  • 吕氏家塾读诗记

    三十二卷。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隆兴元年(1163)进士,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