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南纪事

东南纪事

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清邵廷采(1648-1711)撰。邵廷采,字元斯,又字念鲁,浙江余姚人,清初学者。廷采曾主持姚江书院,好向明末遗老访问明亡故事。曾向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学习《易纬》乾坤度算之学,并询问明末逸事,受其《海外录》、《行朝录》,颇具怀念故明的遗民思想,遂作《东南纪事》。又曾向从海外归来的张五皋询访,谈论南明故事,合以冯苏《见闻随笔》,作《西南纪事》。据姚名达所辑《邵念鲁年谱》云,念鲁著《东南纪事》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至三十七年(1698年),著《西南纪事》则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此外,邵廷采还著有《思复堂集》,纂有《姚江书院志》。《东南纪事》叙述南明鲁王、唐王及其诸臣事迹,《西南纪事》记桂王及其朝臣等事,均用传记体,每卷或记一人,或纪十余人,事迹详略不等。《东南纪事》及《西南纪事》记南明唐、鲁、桂藩抗清事迹,于鲁藩之事记述特详,记张煌言、张名振、万元吉、郑芝龙、郑成功、金声、黄道周诸人,辞尚体要,颇可依据。尤详于绍兴抗清义师事,足资考证。而记桂藩则不免疏略为憾,所记从亡之臣,为数仅十余人,志士如吴振毓、丁楚魁,阉党如马吉翔等皆末列入。盖因当时道远传闻间未周致之故。《东南纪事》、《西南纪事》著于康熙间,二百年来,仅有抄本流传,至光绪十年(1884年)邵武徐幹始刊行于世。据其题跋称,当初邵廷采所作原书,成而未刻。而吴德旋《初月楼续闻见录》称:“二书皆未成,或曰,既成而毁之也。”书中各传时有仅存姓名而阙失具体内容的。《东南纪事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原为合卷书,有光绪十年(1884年)《邵武徐氏丛书》刻本。又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均以分列。

猜你喜欢

  • 读史订疑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此书乃是王世懋考证之文。书虽以《读史订疑》为名,而所言未必皆为史事。事实上,此书内容涉及考证方志、杂史、农家类事诸方面,应属笔记之流。如“鸿胪涧昆山龙鱼水”条,

  • 乡党类纂

    三卷。清谭孝达撰。孝达字云初,四川涪州(今四川涪陵)人。是书首有孝达自序,次为凡例。是书大都纂辑旧说,不参杂己见。中附有图谱,来源于《钦定仪礼礼节图》、《周礼礼记礼器图》。书后附有龚元玠所增删的《孔子

  • 榕村讲授

    三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编。此书分为三编,每编为一卷。上编载周、张、二程、朱子所作之文;中编收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邵子、胡宏所作;下编收贾谊、匡衡、刘向、谷永、刘歆、班固、诸葛亮、欧阳

  • 通鉴纪事本末

    四十二卷,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在此期间,编纂成

  • 会辅堂问答记略

    二卷。署亦畸编辑。亦畴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后有跋,题其祖籍三韩,即今东北地区。跋中还称其祖于光绪癸未年建令辅堂,按期会讲。诸生有问答者,辄同他们反复辩论,回家后必转述给家塾,所录即其祖当年口

  • 四书异同商

    不分卷。清黄鹤撰。鹤字汉皋,湖南新化人。是书搜罗甚博,上自汉唐注疏,下至学海堂经解。此外经史子集,奥义新解,采获略备。其例有四:合经旨者,列于首条,次为存异,又次为存疑,再次为驳正。间出己见,别为按语

  • 绿筠轩诗

    四卷。清张元(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元字殿传,淄川(今山东济南)人,张庆笃之侄。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鱼台县教谕。张元工诗,少时与高凤翰、朱令昭等同结柳庄诗社。张元诗法本王士

  • 水南稿

    十九卷。明陈霆(约1515前后在世)撰。陈霆,字声伯,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刑部给事中,正德初,因忤刘瑾,谪六安。后起历山西提学佥事。著有《两山墨谈》、《山

  • 春秋尊孟

    一卷。清潘相(详见《周易尊翼》)撰。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说惟孟子能知《春秋》;明代学者郝敬推尊孟子,以鲁、晋、楚为三僭国。潘相受他们的影响,认为推尊孟子才可以说《春秋》,于是撰成《春秋尊孟》一卷。该大旨在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十卷,后编二十卷。清于敏中等奉敕编,彭元瑞等奉敕续成。于敏中(1714-1778),字叔子,又字崇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著名目录学家。乾隆初年中进士,授编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户部侍郎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