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附义
六卷。清李重华(生卒年不详)撰。重华字君实,号玉洲,吴江(今属江苏省)人。雍正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除此书外,还著有《玉洲诗集》。此书包括《易》、《书》、《诗》三经。于《易》皆推求于反对正对之间,所依据,乃郭京《周易举正》之文,由于版本知识不精,以致出现许多错误。说《书》也多为臆断,缺乏确据。说《诗》较前二经为详,颇欲推求言外之意,却又每每因望文生意,不加深究而成为臆说。以三经比较而言,所发明以《易》为多。
六卷。清李重华(生卒年不详)撰。重华字君实,号玉洲,吴江(今属江苏省)人。雍正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除此书外,还著有《玉洲诗集》。此书包括《易》、《书》、《诗》三经。于《易》皆推求于反对正对之间,所依据,乃郭京《周易举正》之文,由于版本知识不精,以致出现许多错误。说《书》也多为臆断,缺乏确据。说《诗》较前二经为详,颇欲推求言外之意,却又每每因望文生意,不加深究而成为臆说。以三经比较而言,所发明以《易》为多。
三十二卷。明归有光(1506-1571)撰。有光,字熙甫,后人称震川先生。是编为其子子祐、子宁所辑。前有万历三年(1575)周诗序,即所谓昆山本。其中漏略尚多,故其曾孙归庄又裒辑为四十卷,而有光之文始
八卷。清陈诒厚撰。诒厚又名学诗,字连庭,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其自序云:自束发以来,六书未学,五音未审,每拈一韵,十失八九。乃取《康熙字典》、《佩文韵府》二书详为校核,先于一韵中厘其部画,复于每字之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在阅读唐、宋、明人文集时,随笔记录其中主要史事而成的札记,以供查检引用。作者在札记中直接摘录的大约一百一十余种原文前后,没有案语和论述,但总集及后半部分涉及唐宋短文、清代儒
十二卷。不著撰者姓名。但书中所引明代诸书,皆称“皇明”二字。可见为明人所撰无疑。首纪历代帝王,不以时代为序,而以年数列先后。由初生至四万五千六百岁止为第一卷。次纪孔子诞生至七十二岁止为第二卷。以下载历
六卷。明时西洋人傅汎际撰。事迹详见《名理探》。此书成于天启中。其论皆宗天主,有圆满纯体不坏等十五篇,所言兼剽三教之理,而又举三教全排之,其变幻支离,莫可究诘。
二十九卷。明邢侗(1551-1612)撰。邢侗,字子愿,临邑(今属山东)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除南宫知县,征授御史,出为湖广参议,迁陕西行太仆少卿。罢官时年仅三十余岁,因家资饶富,于是筑“来禽
见《还冤志》。
一卷,闻见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生卒年不详。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莘县(今河北莘县)人。有才学,性豪迈,曾与苏轼友善。苏轼获罪,王巩亦被贬宾州。历官宗正丞。此三卷书,皆记东都旧闻杂事;《
一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伯潜。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陈氏治金石之学,深受阮元影响。他广为收集,精于鉴别,注重铭刻文字,是
不分卷。清王闻远撰。王闻远(1663-1741),字声宏,号莲泾,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酷喜藏书,此为私藏书目,分四部编排,计八十五类,其中经部十八类、史部三十三类、子部二十四类。所设类目有别于传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