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生卒年不详,字韵渔,别字西圃,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咸丰间举人。曾教授淮南研治经史,还留心实学,以期有用于世。对于疏导淮河、运河等民生国计,尤费苦心。年近六十,仍著书不倦。平生对音韵学、训诂学研究精深。丁显认为,历来诸家引用经典,各有所取。有的经书原字为本义,而引用时用字则为转音,他们不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常常误释经典原意。丁显所著《诸家引书异字同声考》,可使读者了解声类互转因方言和时代而有所不同,并不是其字有另外的意义。丁显治音韵之学,特别注重谐声。所著《声谱》二卷,取司马光《切韵指掌图》、清李汝珍《音鉴》之法,根据双声理论对汉字进行分类。该书在体例上首列韵目,次释字义,按声母的粗细归等。他的《双声叠韵一贯图》成书于同治三年(1864年)。此书推崇明方以智的音韵学理论,在韵图的组织、分韵列字上多用其说。书中分声母为二十一类,每一类又分粗、细两种音。二十一声母分属九音(顎声、舌头声、重唇声、齿头声、正齿声、深浅喉声、轻唇声、半舌声、半齿声),分韵母为二十二大类。将通行的开齐合撮四呼化为粗、细两类音,与声母的粗细相配合。此书韵图横列二十一类声母,纵分二十二韵,每个声母下分粗、细韵母两格,每格中央列阴平声字,其余四声分列于格子四角,有音无字则以〇表示。此法实为丁显所独创。丁显还编辑《韵学丛书三十四种》,可惜未见刊行。《丁氏韵学丛书五种》目录:《群经异字同声考》九卷,《谐声谱》二卷,《丁氏声鉴》一卷,《音韵指述》一卷,《双声诗选》一卷。有清光绪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拜梅书屋诗钞

    十卷。附《梅仙诗存》一卷。清周竣圻(约1906前后在世)撰。周竣圻原名清祺,字啸卿,号季侠,河南商城人。生卒年未详。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官直隶候补知县。此编共存诗九百四十五首。始同治四年(18

  • 定宇集

    十六卷。《别集》一卷,《附录》一卷。元陈栎(1252-1334)撰。阵栎,字寿翁,号定宇。休宁(今属安徽)人。宋亡后,隐居三十八年。后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因病不及会试。二年后,上书于执政,不报。遂终

  • 刘聘君全集

    十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号旋宇,(江西省安福县)人。刘元卿于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会试时极陈时弊,主考者不敢录取。后,元卿遂绝意于科名。经人累荐,后召为国子博士

  • 东汇诗集

    十卷。明吕希周(约1540前后在世)撰。吕希周,字师旦,崇德(今浙江桐乡)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东汇诗集》。本集共十卷,编成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据其子吕端

  • 少室六门集

    一卷。元魏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一说528)撰。达摩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自印度海路来广州,从广州至北行于魏沿途传教弘法。据

  • 书经说意

    十卷。明沈伟撰。其生卒年不详。本姓杜,后仍归本姓为杜伟。伟字道升,号虹野。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万历间授南阳推官,迁工部主事,榷税荆州。伟居官清廉,颇有政声。有

  • 素岩文稿

    二十六卷。清王喆生(约1697年前后在世)撰。王喆生,字醇叔,一字素岩。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初师朱用纯,后游长洲彭定求之门,好读书,重行检。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授编修,后充会试同考官,

  • 洞天清录

    一卷。宋赵希鹄(生卒年不详)撰。赵希鹄,开封(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宋史·世系表》可知其为宋太祖赵匡胤后人。此书所论皆鉴别古器之事,分古琴辨三十二条,古砚辨十二条,古钟鼎彝器辨二十条,怪石辨

  • 小学搜逸叙录

    一卷。近代龙璋撰,参见《小学搜逸》,是编为《小学搜逸》的简要介绍。其中有《总目考》,备载采辑诸书,谓之皆汉魏六朝以前的遗文坠义,均足以参资考证。有《凡例》,谓“各家所引,同为一字,同出一书,而字句间有

  • 咸宾录

    八卷。罗日絅编著。罗日絅,字尚之,江西南昌人。明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