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编
四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罗汝芳学宗王守仁,曾从王守仁的三传弟子颜钧讲学,所以习其师说,持论洸洋恣肆,纯涉禅宗,但对于王守仁之本旨竟失无遗。此书是罗汝芳门人熊滨所辑,首为一贯说,以下次第为讲论《五经》、《四书》之说、心性之说。书首有熊滨、杨起元序。罗汝芳主张“见性成佛”,认为“吾学直捷,不假修为”。杨时乔抨击其为“是以传注为支离,以经书为糟粕,以躬行实践为迂腐,以纲纪法度为桎梏,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
四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罗汝芳学宗王守仁,曾从王守仁的三传弟子颜钧讲学,所以习其师说,持论洸洋恣肆,纯涉禅宗,但对于王守仁之本旨竟失无遗。此书是罗汝芳门人熊滨所辑,首为一贯说,以下次第为讲论《五经》、《四书》之说、心性之说。书首有熊滨、杨起元序。罗汝芳主张“见性成佛”,认为“吾学直捷,不假修为”。杨时乔抨击其为“是以传注为支离,以经书为糟粕,以躬行实践为迂腐,以纲纪法度为桎梏,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
二卷。清何琇(生卒年不详)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今北京市)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
一卷。清汤志伊撰。汤志伊字不详,陕西咸宁县(今陕西长安)人。志伊博学能文,精于考据,对经学喜崇宋人之说,曾对《四书外注》的诸先儒,考其生平事迹,名为《四书外注先儒考》,其精博详考,不亚于当时江右的汉学
三十七卷。明董份撰。生卒年不详。董份字用均,号泌园。乌程(今浙江)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十。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此集为其孙嗣茂所编。共诗七卷、文三十卷。此集为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有《四库全
十卷。《外集》八卷。清李惺(?-约1863)撰。李惺,字伯子,别号西沤,四川垫江人。嘉庆丁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迁国子监司业,调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乞养归课后主锦江讲席二十年,后与一道士遍游山水。其人
一卷。明张爵撰。张爵,号竹坡,明中期人。此书成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清光绪《顺天府志》艺文类,著录其目,书仅一卷,现代少有传本,此为宫廷旧藏。清皇帝逊政后,广东番禺,梁鼎芬录副寓吴兴刘承斡,于
一卷。隋代释昙延(515-588)撰。昙延,俗姓王,蒲州桑泉(今属山西省)人。少年出家受学僧妙,专习涅槃。受具足戒后,更习华严,十地等佛法诸部。著有《涅槃义疏》十五卷等疏,今已失传。隋开皇四年(584
其一一点光分草际萤,缫车未了纬车鸣。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其二水碧衫裙透骨鲜,飘摇机杼夜凉边。隔林恐有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
二卷。《唱和集》一卷。清于养源(1831-1859)撰。养源,字山堂,江都(今江苏江都)瓜州人,祖籍江苏仪征县。于养源幼聪颖、工诗文,屡应童子试不中,后随父幕游于滁、泗,侨居盱山,志图进取。咸丰年间,
四卷。清瞿中溶撰。瞿中溶,详见《集虎符鱼符考》条。本书卷末,有张钧衡跋。张在跋中说,原稿为160卷。稿成未付印,藏于陆莘农家。后潘文勤借阅,欲为刊行,竟以卷帙太多不果。后陆取回时,舟复洞庭,稿遂没于水
一卷。明都穆(生平详见《午功臣爵录》)撰。此书是都穆记其平生所见的书画名迹,体例是先记书画名称与数量,然后是后人题跋、章印及藏于何处等。此书载陈继儒《秘笈》中为一卷。另有世传刻本都穆《铁网珊瑚》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