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通判制

通判制

宋代为加强对地方控制,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始于各州府置通判。一般大州二员,小州一员,不及万户者不置。其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州府文书须有通判连署,方为有效。并握有监察州府官员之权,号称监州、倅贰。明、清各府有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的通判,权任大大缩小。清代另有州判官,简称州判,职任也较宋初为轻。

猜你喜欢

  • 法显取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法显赴南亚等国取经事件。法显三岁出家为僧,笃信佛教。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当时的后秦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越葱岭,经阿富汗到达印度。他历游印度各地,足迹曾到释迦牟尼的

  • 王猛辅秦

    王猛辅佐苻坚治理前秦的故事。王猛系汉族,出身寒微。苻坚登基前,与王猛志同道合,掌政后即以王猛为中书侍郎、中书令、京兆尹。王猛辅佐其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保守派

  • 秦霸西戎

    秦穆公统治时期(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积极加强国势,插手晋国等中原国家事务,谋向东方发展。但是晋国在晋文公的统治下迅速强大,阻碍了秦国东进的计划。尤其在崤之战中,秦军遭到

  • 差遣制

    宋代的任官制度。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统治基础,任官分为官、职、差遣。官用以区别品级高低和俸禄多少,即所谓寄禄;职用以待文学之士,授以馆职和贴职(即职名),为一种加官。只有差遣方为官员的实际职务。故

  • 三京宰相府

    辽先后后置五东,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以五京为中心,分全国为上京道、西

  • 御史台

    官署名。西汉称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改称宪台,又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实际长官。魏、晋、刘宋改称兰台,梁、陈、北朝仍称御史台。御史台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监察机关,专司弹劾之职。唐高宗曾改称宪台,

  • 魏灭中山

    战国初期魏文侯灭中山国的历史事件。春秋时,中山国名鲜虞,都城在今河北正定东北四十里新城铺,是白狄的一支所建立的古老国家。春秋时的鲜虞为中等国家,虽多次遭到晋国进攻,然除其属国肥(今河北藁城西南七里)与

  • 色楞额界约

    中俄边界界约。《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约后,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十一月七日,订立《色楞额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西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

  • 陈洪进纳土

    割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人少势弱,为对付吴越、南唐的侵凌,而主动靠近宋朝,接受其节度使封号, 称臣纳贡。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四月,入朝宋太宗,又为保持自身地位,上表献其二州、十四县地,受到

  • 张骞出使西域

    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张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奉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原居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后迁至阿姆河上游阿富汗北部地区)合击匈奴的使命,率百余人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拘留达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