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论战,论战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认为中国处于“四夷交迫,分割洊至,覆亡无日”的危险境地, “守旧之致祸败,则非尽变旧法与之维新不能自强。”顽固派把维新派的变法要求斥之为“莠言乱政”,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断言“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第二,要不要兴民权。维新派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于上权太重,民权尽失”,而“立国会、立宪法”、兴民权则是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所在。他们主张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期解生民于倒悬之危,置国家于磐石之安。顽固派则反对兴民权,坚持君主专制制度,叫嚷“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制,岂容轻改?” “治天下者,大权不可以旁落,况移于民乎?”。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兴学校。维新派认为八股取士是愚民制度, “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 昏人神智”,因而主张废八股,兴学校,培养新式人才。顽固派则说什么“八股代圣贤立言,朝考复试为祖宗成法,变更则士人寒心……”,“若废制义取士,人将弃四子书而不读,其害有甚于洪水猛兽。”围绕上述问题的这场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显示了维新派生气勃勃的力量。维新派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的提倡,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在论战中,也暴露出某些弱点。他们既要求改革,又不敢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既提倡民权,又强调中国“民智未开”,只能实行君主立宪,不能实行“民主共和”;既反对封建文化,又不能肃清自身的封建毒素。这种思想、政治上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安西都护府

    唐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之一。隋末唐初,西突厥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唐和西域的联系被隔绝。东突厥灭亡之后,唐开始和西突厥展开争夺西域的斗争。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降伏吐谷浑,打通了向西域用兵的

  • 北齐

    朝代名,北朝之一。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高欢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称皇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其疆域,东至今辽宁大凌河东、山东半岛,西以今白云鄂博、包

  • 魏灭中山

    战国初期魏文侯灭中山国的历史事件。春秋时,中山国名鲜虞,都城在今河北正定东北四十里新城铺,是白狄的一支所建立的古老国家。春秋时的鲜虞为中等国家,虽多次遭到晋国进攻,然除其属国肥(今河北藁城西南七里)与

  • 鲁作丘甲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一项征收军赋的制度。《左传》记载,鲁成公元年 (公元前590年),鲁国由于受到齐国的威胁,需要加强军事装备, 因而“作丘甲”。丘为地方基层组织名,甲即盔甲,此处泛指军事装备。“作丘甲

  • 马相、赵祗起义

    东汉末年,益州绵竹(治今四川德阳北)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朝廷对农民的压迫更变本加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春,马相、赵祗在益州绵竹领导数千名农民举行起义。攻下绵竹城,杀县令李升。又攻破雒县(治

  • 王薄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之一。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十月,邹平(今山东邹平)人王薄率先领导农民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起义,自称“知世郎”,又做“无向辽东浪死歌”,避征役者多往归之。起义军活动于齐、济二郡(今山

  • 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商议国事于门下省的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张说为相,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 五军都督府

    官署名。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分领全国卫所,掌兵籍和军政。但军队征调权属兵部。

  • 江西光复

    武昌起义成功,毗邻江西震动,九江新军首先起义响应。九江是武汉下游的江防重镇,驻有江西新军第五十三标,早有同盟会员林森等联络新军、会党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消息传来,革命党人分头策动新军、警察、炮台守军

  • 康熙治河

    康熙帝时对黄河的修治。顺治以来,黄河屡次泛滥成灾,淮河、运河受其影响,也随之梗塞不通。治理黄河并兼治淮河、运河,遂成为不可稍缓的任务。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即用靳辅为河道总督负责治河。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