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海禁政策

海禁政策

清初为了防范汉族人民以沿海岛屿为依托进行反抗,杜绝“民夷勾结”,危害清朝统治,厉行海禁, “寸板不许下水”。清初对外通商的口岸只有澳门一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始许民得以造船出海,并在康熙二十四年设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南云台山四榷关与外国通商。清政府虽然开关与外国贸易,但对外国商船的活动严加限制,对逗留外国的中国人也防范极严。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由于英国等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的活动,清政府决定从此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统一经理外商来华贸易事宜。又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例;同时也加强了对内地商人的限制,设立了保商制度。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皆由保商担保。清政府还先后颁行了禁止五谷、金银、铜觔、丝斤出洋的种种禁令。清朝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对于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反抗作用,但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性,使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滋长起来的资本主义因素,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 藏印续约

    见“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 白马驿之祸

    唐末权臣朱全忠(即朱温)谋夺帝位,诛杀朝廷名士的事件。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唐朝权臣、梁王朱全忠为减少其称帝阻力,谋除朝廷名臣。宰相柳璨素为朝廷宿臣所轻,盛赞其谋。谋士李振屡举不第, 亦深疾缙绅之

  • 西夏国书

    即西夏标准文字。元昊称帝前即已亲自组织和指导遇仡等人仿汉字笔划,创制西夏方块文字。建国后又命野利仁荣统一整理修订,完成《国书》十二卷,作为官定西夏文“字汇”颁行。书体有楷书、篆书、行草、别体等。大庆二

  • 谶纬

    汉隋之间流行的谶录图纬占验术数之书。亦称图纬。谶是巫师或方士伪托神灵而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的图书符篆,作为吉凶祸福的符验或治乱兴衰的征兆。纬是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假托神意或圣人先师之说而编集的解释

  • 绿营兵

    清代军队的一种。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在京者为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各省者有督标,统于总督;有抚标,统于巡抚;有提标,统于提督;有镇标,统于总兵;

  • 红巾队起义

    南宋宁宗时川陕爆发的一次士兵起义,四川总领财赋官杨九鼎刻剥兵饷,恣意征调士兵为将领作苦役。士兵怨怒郁积,无所申诉。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闰三月,军士张福、莫简遂在利州路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聚集士

  • 摩尼教

    伊朗古代宗教之一。旧译明教, 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三世纪由摩尼创立。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摩尼教高僧拂多诞来长安 (今陕西西安),始在中原地区传播。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曾定为国教

  • 建炎中兴

    指赵构称帝重建宋朝一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四月间,占据开封的金军立宋降臣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及后妃臣僚等三千余人北返,北宋灭亡。四、五月间,宋原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在一部分残余

  • 北柩密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以其牙帐在大内帐殿之北,亦称北衙、北院。掌兵机、武臣铨选及群牧之事。凡契丹兵马皆隶属之。有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北院枢密副使、签书北枢密院事等官。多以宗室、后族充任。

  • 提举常平司

    又称仓司、庾司。宋代诸路掌管常平仓等事务的官署。神宗熙宁(公元1068年-1077年)初,先于河北、陕西置提举常平官,旋即推广于各路遍置。哲宗继位后一度罢置,并其事于提点刑狱司。绍圣(公元10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