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为镇压维新运动而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政变”。维新派与帝党结合,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顽固派对此极端惊恐和仇视,迅速地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千方百计地进行反扑。9月(七月)慈禧太后亲信怀塔布、李鸿章亲信杨崇伊等前往天津,与荣禄密谋,预定10月底(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带光绪皇帝去天津阅兵,举行兵变。光绪皇帝得知后,慌忙向维新派求援,而维新派则一面请求帝国主义出面干涉,一面企图借助正在小站编练新军的袁世凯。9月16、17日(八月一、二日)光绪皇帝曾两次召见袁世凯,优礼有加,尝给侍郎衔,专司练兵。9月18日(八月三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求他在天津阅兵时杀掉荣禄,起兵勤王。袁伪称“唯朝廷所命,敢不尽死?”, “杀荣禄如杀一狗尔!”9月20日(八月五日)袁世凯返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星夜登车赶回北京,密奏慈禧太后。9月21日(八月六日)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势力,立即发动政变,首先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接着宣布废除“百日维新”期间所颁布的重要新政,并逮捕、屠杀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往香港和日本。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余维新派人士或罢黜,或戍边。通过政变,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又牢牢地掌握了清廷实权,并把变法运动镇压下去。

猜你喜欢

  • 李全起义

    金末鲁中红袄军农民起义,领导者北海(今山东潍坊)人李全,尝以贩牛马为业,长于骑射和舞弄铁枪,因号李铁枪。宋开禧北伐时,曾以弓手参加义军,配合宋军收复涟水(江苏今县)。继在潍州(今山东潍坊)、临朐(山东

  • 分封制

    我国古代国君分封诸侯的制度,从西周开始实行。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于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

  • 南明

    北京明朝政权被李自成农民军推翻后,明后裔子孙在东南建立的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与桂王永历政权。

  • 孔甲乱夏

    孔甲是夏朝后期的一个王,夏朝从孔甲时起,因统治阶级的腐朽而开始走向衰亡。《史记·夏本纪》说: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传说孔甲命人驯龙,龙死而食其肉,觉其味美,复使人求之

  • 阴阳家

    春秋、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阴阳家本来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文、历法的。五行说本来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来解释世界万物起源的学说。战国时出现

  • 罢郡为州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节省政府开支的重要改革措施。南北朝时,地方设州、郡、县三级,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用度支尚书杨尚希、太子少保苏威等大臣之策,撤

  • 冉魏

    十六国之一。汉人冉闵建立。永宁元年(公元350年),石虎养孙汉人冉闵灭后赵,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永兴,仍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冉魏。永兴三年,前燕慕容恪率兵南下,略至冀州(今河北高邑西南),

  • 儒家

    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末期鲁国孔丘。其学说是,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崇尚“礼乐”和“仁义”, 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其思想核心是“仁”。其天

  • 郑成功抗清

    郑成功系郑芝龙之子。郑芝龙降清,郑成功苦劝不听,遂率部拒降,在广东南澳招兵买马,组织义军,坚持抗清斗争。先奉隆武,后奉永历年号。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郑成功从南澳出兵,两三年间,接连攻占了同安、海

  • 用兵安南

    元朝对安南(今越南北部)的侵略战争。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蒙古大将兀良哈台遣使入安南谕降,使者被扣。兀良哈台遂分道进兵,破安南都城。后因气候炎热,驻兵九日即班师。忽必烈即位后,安南国王被迫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