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府兵制

府兵制

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一种兵制。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年—551年)宇文泰采用鲜卑族的八部之制,立八个柱国大将军,由其中的六个实际分别统领军队。每个柱国大将军,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将军,每个开府将军,督两个仪同将军,仪同将军下统大都督,大都督下统帅都督,帅都督下统都督。西魏、北周及隋初,府兵另立户籍,不负担国家赋役。隋初,军府名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车骑将军为其副。有时亦设与骠骑将军平行的车骑府,以车骑将军为其长官。骠骑、车骑将军之下,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将军士户籍改属州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军府改称鹰扬府,长官为鹰扬郎将,副官为鹰击郎将,大都督改称校尉,帅都督改称旅帅,都督改称队正,军人改称卫士。唐初,一度恢复骠骑、车骑府旧称,且合置与分设并存。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定军府名称为折冲府。府分三等,上府领兵一千二百,中府一千,下府八百。全国共有六百余府,绝大部分设于京城附近的关内、河东、河南诸道,意在居重驭轻。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队伍以三百人为团, 团有校尉;百人为旅,旅有旅帅;五十人为队,队有队正;十人为火,火有火长。兵士从军府州的均田农民中征点。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者,先取多丁。西魏至唐,府兵的任务均为分番宿卫京师,或随军戍守征战。唐代的府兵,应役期间,国家免除其租庸调,但需自备一定量的兵器资粮。应役番满后,从事农耕;农闲时,须参加军训,负担很重。从唐高宗李治时起,府兵即因轮番更代多不以时而逃避兵役。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因宿卫兵不足,简置长从宿卫兵,皆免征镇赋役,一年两番上下,宿卫京师,州县不得役使。后又更名骑,分隶于十二卫,分六番上下。其后,征戍兵改为召募的职业兵,官给衣粮,折冲府无兵可交,行之二百余年的府兵制消亡。

猜你喜欢

  • 阳平关战役

    宋蒙间一次重要战役。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窝阔台汗命次子阔端经略四川。次年秋,阔端率军数万攻大安军(今陕西宁强大安镇),宋将曹友闻率军迎战于阳 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兵败身死,所部全军

  • 甲申之变

    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的事变。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因这一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之变”。

  • 立宪派请愿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为要求清政府早日实行宪政而发起的政治运动,又称立宪运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欺骗人民抵制革命,开始玩弄“预备立宪”骗局。立宪派对清政府宣布立宪拍手叫好,

  • 五马山寨

    北宋南宋之际河北抗金义军根据地。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境)附近农民纷纷结寨抵抗,先后推举赵邦杰、马扩为首领。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二月,又以高宗之弟信王赵榛(一说由

  • 前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皝建立。西晋元康四年(公元294年),鲜卑族慕容廆于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始建政权。廆死后子慕容皝称燕王,建立燕国,史称“前燕”。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后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 赖文政起义

    南宋孝宗时荆湖地区茶农、茶贩起义。南宋政府实行茶叶专卖和加重茶税的政策,江西、两湖等地的茶农、茶贩常因私卖私运茶叶遭到镇压,而与官府发生武装对抗。茶贩赖文政,又名赖五,乾道(公元1165年-1173年

  • 科差

    元代赋税名目之一,包括丝料、包银与俸钞三项。公元1236年太宗窝阔台始行“五户丝”制,规定诸投下户每两户出丝一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一斤输于本投下。忽必烈即位后,改行“二五户丝”制,规定每两户出丝二斤输

  • 刑部

    官署名。西汉置三公曹主断狱,东汉置二千石曹掌刑法。西晋初年仿西汉,置三公尚书掌刑狱,太康年间废省。南北朝时始置都官尚书,主管京师社会秩序,兼掌刑狱。隋文帝开皇初年改为刑部,唐朝相沿不改。自隋唐起,刑部

  • 东州兵

    益州牧刘焉的军队。东汉末年汉灵帝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刘焉率宗族宾客至益州,将来益州谋生的南阳和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地区流民数万家武装起来,作为自己的军事力量,称为“东州兵”。

  • 户调式

    西晋征收赋税的制度。司马氏政权在实行占田课田制的同时,还颁行了户调式。规定:内地丁男为户主者,每户每年向国家交纳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和次丁男为户主者减半。边郡地区,交纳相当内地数量的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