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断
东晋南朝取消部分侨置郡县,将侨人户籍编入所在郡县的措施。东晋政府设立侨州、郡、县,安置南来人口,致使侨置郡县林立,南方原来郡县多被分割。侨人时常流动,居处不定,侨置郡县因之无一定境界。政府免征侨人赋役,世族地主乘机广占土地和人口,使政府赋役来源减少。为榨取侨人赋役,东晋南朝各代,多次推行“土断”政策,即撤消或合并一些侨郡县,把侨人断入居住地户籍,使之与当地民户一样,为政府负担租调和力役。南朝各代土断和东晋有所不同。东晋土断对象是南来的侨人,而南朝各代土断,既有侨人也有当地流移民户。土断成为封建政府检括户口,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兵役、徭役来源的一种特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