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四王二帝之乱

四王二帝之乱

唐德宗时藩镇反叛事件。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镇之乱平息之后,为分散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的势力,德宗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翼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观察使,以德、棣(治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隶朱滔。王武俊自以为功大,地位反低于张孝忠,不服朝命;朱滔取得深州,屯兵据守,拒绝交于唐日知。王武俊、朱滔又勾结田悦、李纳反叛朝廷,推朱滔为盟主。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受朱滔等劝进,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德宗抽调关内诸镇兵前去平叛,泾原镇兵途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发生哗变,攻入长安,德宗狼狈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拥立朱滔的兄弟朱泚为主。朱泚在长安称帝,国号秦。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正月,德宗迫于形势,在奉天颁布罪己诏,宣布除朱泚之外,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田悦、王武俊、李纳去王号归顺朝廷。李希烈自恃兵强势盛,反自称帝,建国号楚。朱泚亦改秦为汉。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回救德宗,因与朝廷发生矛盾,与朱泚联合反唐,德宗逃梁州(今陕西汉中)。后,在李晟、浑瑊反击下,唐军收回奉天,复克长安,朱泚被部下所杀。朱滔为李抱真、王武俊所败,退保幽州。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马燧、浑瑊讨李怀光,李自杀。朱滔亦死。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李希烈为部将毒死,此次叛乱始告平息。在这次叛乱中,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等四人曾称王,朱泚曾称帝,李希烈始称王后亦称帝,故史称“四王二帝之乱”。

猜你喜欢

  • 万寿表案

    明初文字狱之一。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替人作《万寿表》献给朱元璋,其中有“垂子孙而作则”句。“则”与“贼”同音,朱元璋认为是讽刺他做过贼,遂将其处死,史称万寿表案。

  • 中美天津条约

    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乘英法联军攻陷天津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18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签订于天津海光寺。共

  • 陈颙起义

    南宋初年江西农民起义。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七月,陈颙领导虔州(今江西赣州)数千农民举行起义,攻雩都(今江西于都)、信丰(今江西信丰)等县。次年四月,攻克循州龙川县(今广东龙川)。十一月,攻克武平

  • 中俄改订条约

    见“中俄伊犁条约”。

  • 神武军

    ①唐代禁军名称。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肃宗置。也叫神武天骑,分为左、右神武天骑及左、右羽林,左、右龙武等六军,称“北衙六军”。②南宋军队名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御营五军

  • 千亩之战

    周宣王与姜氏之戎进行的一场战争。《史记·周本纪》: “(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后汉书·西羌传》改称“姜氏之戎”为“申戎”,并言其为王师所败。近年陕西周至、眉县一带出土申伯所

  • 麟台

    官署名。武则天天授年间(公元690年-692年),曾将秘书省改称麟台,秘书监改称麟台监。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秘书省”。

  • 高平之战

    五代时后周击败北汉、契丹联合入侵的一次重要战役。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北汉主刘崇联合辽军,共四万余人,乘后周太祖郭威刚死、世宗柴荣新立之机,南侵潞州(今山西上党)。柴荣力排众议,亲统大军出泽州

  • 外戚、宦官之争

    又称外戚、宦官之祸。东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东汉自和帝后,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由母后临朝,太后要借助于父兄处理政务,又要用宦官出宣诏命。皇帝长大后,为恢复权力,只有靠宦官发动政变,驱灭外戚,因此

  • 戊午谠议

    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十一月,金废伪齐,以许还梓宫(宋徽宗及皇后尸棺)及河南、陕西之地为条件,对南宋诱降,赵构遂又决心“屈己就和”。绍兴八年三月,复以秦桧为相,接受金之议和条件。臣僚纷纷上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