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唐征高丽

唐征高丽

唐初,朝鲜半岛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三国均李使与唐来往。唐太宗在平定东突厥和高昌之后,于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以高丽联合百济攻新罗为借口,遣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劲旅四万,战船五百艘,从莱州渡海击平壤;以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李道宗、张士贵等步骑六万直趋辽东;太宗亲率六军,至前线督战。唐军连拔十城,多次获胜,但由于高丽顽强抵抗,不能最终成功。至贞观十九年九月深秋,太宗以辽东仓储无几,士卒寒冻,乃诏班师,无功而还。太宗晚年,仍想再征高丽,但未能如愿。高宗李治继位后,继续作再征高丽的准备。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征伐高丽。此次,高宗吸取隋炀帝、唐太宗伐高丽的教训,认识到悬军深入,军队虽多但饷运匮乏,终不能胜。故此次先征百济。该年夏,灭百济,分其地置五都督府,并在百济故地屯田积粮,以经略高丽。造成前后夹攻高丽的局面。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唐趁高丽内乱之机,派李世勣率郭待封、薛仁贵等二万人攻入高丽。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攻克平壤。唐在此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总隶于安东都护府。以薛仁贵为安东都护,镇守平壤。迁高丽三万八千余人于内地,高丽灭亡。后安东都护府回迁,高丽、百济故地尽归新罗。

猜你喜欢

  • 建州三卫

    明代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居住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满族,明朝时仍称女真,当时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也叫野人女真)三大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派使招谕,女真各部首

  • 都察院

    官署名。明初,监察机关沿用唐宋旧制,中央设御史台。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扩大监察机构,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其地位和职权,都有进一步提高。朱元璋整肃吏治,对官吏的监督主要依靠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

  • 派遣幼童出国游学

    洋务活动的内容之一。由容闳、丁日昌首倡,经曾国藩、李鸿章数次奏请而得实行。议定所选幼童不分满汉子弟,先入沪局肄业半年,经考察合格者方资送出国,留学期为十五年。“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并定期宣讲《圣谕广

  • 江西光复

    武昌起义成功,毗邻江西震动,九江新军首先起义响应。九江是武汉下游的江防重镇,驻有江西新军第五十三标,早有同盟会员林森等联络新军、会党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消息传来,革命党人分头策动新军、警察、炮台守军

  • 泰和律

    金章宗时颁行的一部封建法典。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七月,右司郎中孙锋与王寂、董师中等参酌时宜,兼采前代律书,编成《明昌律义》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十二月,又命尼庞古鉴、董师中、李敬义等在此基础

  • 韩信破赵

    韩信用背水阵打败陈余,攻灭赵国的一次战役。楚汉相争,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为了迂回夹击项羽,刘邦派韩信率兵攻打魏、赵、燕、齐四国。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 韩信率兵攻赵。赵王歇和赵将陈

  •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

  • 七雄并立

    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各诸侯国连年战争,史称“战国”。其中齐、秦、楚、燕、赵、韩、魏七国强大, 又称“七雄并立”。齐国在东方,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

  • 重耳出亡

    晋文公(即重耳)即位前流亡国外的故实。春秋前期,晋献公宠爱骊姬,欲以骊姬之子奚齐继位,听信骊姬谗言,迫令太子申生自杀,逼使公子重耳及弟公子夷吾流亡国外。献公死后,晋国大臣里克等杀死奚齐,迎立夷吾为晋君

  • 浙东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裘甫(一作仇甫)。浙东是唐王朝财赋主要来源地之一,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特别严重。同时,浙东又是唐朝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故唐末农民起义首先从这里爆发。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