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周世宗北伐

周世宗北伐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统一战争中,曾北伐攻辽,收复了被契丹贵族占据二十多年的三州三关。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春,周世宗柴荣为收复幽(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十六州,以解除辽军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先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封锁定州(今河北定州)西山路,切断北汉与辽的联系,然后亲率水陆大军北上攻辽。抵达沧州(今河北沧州)后,即引步骑数万直入辽境。周军士气旺盛,行动迅速,辽兵望风而降,遂兵不血刃,连下淤口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境内)等三关和莫(今河北雄县南)、瀛(今河北河间)二州。孙行友又攻拔易州(今河北易县)。后柴荣率军继续北进,拟收复幽州,但因身染疾病,不得不中途辍师。旋以瓦桥关为雄州,益津关为霸州,留兵防守,大军则班师回汴。不久,柴荣病死,北伐遂止。

猜你喜欢

  • 大理院

    清末官署名。清沿前制设大理寺,为平反刑狱的机关,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进行改革官制时改称大理院,在职权上亦有所变更,除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外,并为最高级的审判机关。主

  • 太原起兵

    李渊起兵反隋之举。隋朝末年,炀帝昏庸残暴,朝野鼎沸,群雄蜂起。李渊身为隋朝重臣,早有取代隋朝之心。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南巡江都(今江苏扬州),李渊为晋阳宫监、太原(今山西太原南) 留守。

  • 昭莫多战役

    清康熙帝讨伐噶尔丹叛乱的重要战役之一。噶尔丹在乌兰布通兵败后并不甘心。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59年),噶尔丹再次率兵侵扰,并勾结沙俄,向沙俄借兵借枪以壮大声势。次年春,康熙帝再次下令亲征,康熙帝由独石

  • 忠义军

    义和团运动时期东北最大的一支民众抗俄武装。1900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俄军侵略东北,清军抵抗失利。刘永和在吉林磨盘山率众数千人, 树起“忠义军”旗帜,坚持抗俄斗争。次年初,与王和达、董毅敏为首的

  • 三统历

    西汉末年刘歆在《太初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历法。刘歆以《易经·系辞》的数理来解释《太初历》,并作了系统的历法理论说明,改《太初历》为《三统历》, 《三统历》收载于《汉书·律历志》中,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上

  • 司礼监

    明代宦官机构。在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势最重。设有提督太监一人,管理皇城内的礼仪、刑名以及大小宦官;掌印太监一人,掌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若干人,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英宗以后,皇帝多昏聩无能,长

  • 魏州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存勖灭幽州(今北京)刘氏割据势力,解除后顾之忧,即南下与后梁争夺魏博镇(今河北大名东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魏博节帅杨师厚

  • 成周八师

    西周王朝驻屯在成周(今河南洛阳)附近地区的军队。铜器铭文中,师亦作自,见于《舀壶》和《竞卣》。又称“殷八自”,见于《禹鼎》。成周八师与屯驻在西土的西六师(参见“西六师”)构成西周王朝的两支基本武装力量

  • 赵丑厮、郭菩萨起义

    元朝中期河南农民起义。首领赵丑厮、郭菩萨,河南息州(今河南息县)人。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六月,赵丑厮、郭菩萨宣传弥勒佛当有天下,号召人民起义。朝廷闻报,命宗正府、刑部、枢密院、御史台及河南行省官

  • 商部

    清末官署名。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因“振兴商务”的需要,增设商部,并将先设之矿务铁路总局并入。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保惠、平均、通艺、会计四司。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将工部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