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名(概念)和实(实际)关系的学派。一称辩者,又称形名家,至西汉始称名家。《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名家源渊于儒、道、法、墨诸家,其创始人不详。据认为,春秋末期作为法家先驱的郑国邓析在先秦诸子中可能同时是一位较早讲名实关系的学者。战国中期的名家大师是惠施。惠施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同异都是相对的,差异之中有同一,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是由于他过分夸大事物的同一性,忽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因而往往陷入相对主义的诡辩论。战国末期的名家大师是公孙龙。公孙龙的名辩论题有“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多条。例如他的“离坚白”说,认为眼看不到石头之坚,只能看到石头之白,因此“无坚”;手摸不着石头之白,只能触及石头之坚,因此“无白”。认为石头之“坚”与“白”两种属性是可以互相分离的,各自独立存在的。他着重分析了概念的规定性和差别性,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由于他过分强调事物的特殊性,忽视事物的统一性,因而最终导致形而上学的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