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修筑铁路之争

修筑铁路之争

清末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大论争之一。1880年(光绪六年)中俄边境吃紧,应召入京商议军事的淮军将领刘铭传条陈“急造铁路”,指出铁路“于用兵尤不可缓”,并提出修筑北京至汉口、北京至浦口和北京至沈阳、北京至甘肃的南北线铁路。西太后将刘铭传的奏疏发交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议复。李肯定修造铁路种种好处力表支持,刘则以铁路阻碍民生厘税为由表示反对。从此持续数年的修路和反修路的论争揭开了序幕。首先反对的是内阁学士张家骧和御史洪良品,他们上疏,或言修路有三弊、或云修路有五害,措词激烈,廷臣附合者不少,西太后遂罢修路之议。论争第一个回合,以反对修路的顽固派的胜利告终。1885年(光绪十一年)李鸿章重提招商集股、兴办铁路。大学士左宗棠支持修路,指出: “外国以经商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转运灵通,无往不利”。醇亲王奕譞以总理海军衙门大臣的身分与兵部侍郎曾纪泽联衔上疏,指出经中法之战, “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支持修路。从刘铭传倡筑路之议到此时, 已修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奕、曾联衔上奏后,朝旨批准将唐胥线延伸至天津,并于1888年建成通车。李鸿章奏请接造津通线,此议一出,顽固派群起攻之。先后有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奎润、内阁学士文治、徐会沣、御史余联沅、洪良品、屠仁守以及刘锡鸿接连上疏谏阻,提出修铁路有“资敌、扰民、失业”三大弊,修铁路是“急其末而忘其本”,沿袭“明季弊政”、“用夷变夏”,辨驳纷纭, “举朝骇然”。西太后将停办铁路七折发交海军衙门、军机处议复。论争处于决战阶段。除奕譞、李鸿章外,两广总督张之洞、首席军机大臣世铎也力主修路。李鸿章于1888年动工在宫禁修建西苑铁路,使西太后及未睹铁路火车的朝廷近臣开开眼界。奕譞、世铎联衔上奏,批驳顽固派所谓“三弊”,痛陈利害。西太后将奏折发交曾国荃、张之洞、刘铭传等人,令其“按切时势,各抒所见,迅速复奏”。于是刘铭传建议由津沽接造通京师、张之洞提出兴建内地干线芦汉线。原持反对意见的翁同龢也一反故态,提出先在边地试行,便利运兵。此时李鸿章进而提出兴办炼钢、轧轨、造机车等十二项工厂,为大规模修筑铁路进行基本建设。1889年,(光绪十五年)六月,光绪皇帝亲政后,发布上谕,正式委派李鸿章、张之洞会同海军衙门“妥筹开办”。坚持修建铁路的洋务派取胜,论争就此结束。

猜你喜欢

  • 乌龙会

    明末清初江南农民组织。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推翻明王朝的消息传到江苏后,嘉定、太仓、青浦,上海、宝山等县的奴仆纷纷组织乌龙会,以顾慎卿、吕茂成、陈瑶甫为首,向地主索取卖身契,要求人身自

  • 大礼议

    明代朝臣间争议世宗生父尊号的事件。武宗朱厚照无子,死后由堂弟朱厚熄继位, 是为世宗。世宗即位后,命礼官集议崇祀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的礼仪。内阁首辅杨廷和等认为应尊伯父明孝宗(武宗父)为皇考,生父兴献王为皇

  • 范汝为起义

    南宋初福建路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又称建州起义。苗傅、刘正彦政变之军退奔建州(今福建建瓯)后,官军追击。当地人民备受政变军队及官军骚扰。复逢灾荒,大批农民流亡,无以为生。南宋政府又加紧搜刮劫掠。建炎四年

  •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晚期,赵国大臣触龙说服赵太后同意送其少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故事。赵惠文王于公元前266年卒,太子丹立,是为赵孝成王。时赵孝成王年少,政事由赵太后掌管。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秦国急于攻打

  • 壬午内禅

    南宋高宗赵构传位孝宗赵昚的历史事件。维扬之变后,赵构惶恐失据,沉湎酒色,丧失生育能力。幼子赵旉又夭亡,遂无后嗣。臣僚屡请早立太子。乃选太祖后裔赵伯琮,赐名瑷;赵伯玖,赐名璩,同育于宫中。绍兴五年(公元

  • 中法新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大蜀(李顺)

    北宋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参见“王小波、李顺起义”。

  • 李沅发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湘桂农民起义。李沅发系湖南新宁人,天地会首领,曾参加雷再浩起义。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夏秋,湖南发生饥荒,地主乘机囤积居奇,重利盘剥,李沅发联合汉、瑶农民三百余人,提出“劫富济贫”口

  • 吕并起义

    东汉末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屯田农民起义。曹操募民屯田,向屯田农民榨取高额地租,屯田农民生活悲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屯田农民吕并在陈仓率领屯田农民举行起义,占据陈仓,吕并自称将军。曹操派关中

  • 云南河口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河口地处中越边界,是滇越铁路的交通孔道,为铁路工人和游勇聚散之区。控制河口对运输军械和进图全滇十分重要,因而在镇南关发难前,孙中山已着手筹划河口起义。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