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修筑铁路之争

修筑铁路之争

清末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大论争之一。1880年(光绪六年)中俄边境吃紧,应召入京商议军事的淮军将领刘铭传条陈“急造铁路”,指出铁路“于用兵尤不可缓”,并提出修筑北京至汉口、北京至浦口和北京至沈阳、北京至甘肃的南北线铁路。西太后将刘铭传的奏疏发交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议复。李肯定修造铁路种种好处力表支持,刘则以铁路阻碍民生厘税为由表示反对。从此持续数年的修路和反修路的论争揭开了序幕。首先反对的是内阁学士张家骧和御史洪良品,他们上疏,或言修路有三弊、或云修路有五害,措词激烈,廷臣附合者不少,西太后遂罢修路之议。论争第一个回合,以反对修路的顽固派的胜利告终。1885年(光绪十一年)李鸿章重提招商集股、兴办铁路。大学士左宗棠支持修路,指出: “外国以经商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转运灵通,无往不利”。醇亲王奕譞以总理海军衙门大臣的身分与兵部侍郎曾纪泽联衔上疏,指出经中法之战, “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支持修路。从刘铭传倡筑路之议到此时, 已修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奕、曾联衔上奏后,朝旨批准将唐胥线延伸至天津,并于1888年建成通车。李鸿章奏请接造津通线,此议一出,顽固派群起攻之。先后有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奎润、内阁学士文治、徐会沣、御史余联沅、洪良品、屠仁守以及刘锡鸿接连上疏谏阻,提出修铁路有“资敌、扰民、失业”三大弊,修铁路是“急其末而忘其本”,沿袭“明季弊政”、“用夷变夏”,辨驳纷纭, “举朝骇然”。西太后将停办铁路七折发交海军衙门、军机处议复。论争处于决战阶段。除奕譞、李鸿章外,两广总督张之洞、首席军机大臣世铎也力主修路。李鸿章于1888年动工在宫禁修建西苑铁路,使西太后及未睹铁路火车的朝廷近臣开开眼界。奕譞、世铎联衔上奏,批驳顽固派所谓“三弊”,痛陈利害。西太后将奏折发交曾国荃、张之洞、刘铭传等人,令其“按切时势,各抒所见,迅速复奏”。于是刘铭传建议由津沽接造通京师、张之洞提出兴建内地干线芦汉线。原持反对意见的翁同龢也一反故态,提出先在边地试行,便利运兵。此时李鸿章进而提出兴办炼钢、轧轨、造机车等十二项工厂,为大规模修筑铁路进行基本建设。1889年,(光绪十五年)六月,光绪皇帝亲政后,发布上谕,正式委派李鸿章、张之洞会同海军衙门“妥筹开办”。坚持修建铁路的洋务派取胜,论争就此结束。

猜你喜欢

  • 金田起义

    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因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故称金田起义。以紫荆山区为中心的拜上帝会组织, 到1849、1850年(道光二十九、三十年)间,已有会众万余,发展到与地主武

  • 林维喜事件

    1839年7月7日(道光十九年五月廿七日),一批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嘴行凶,殴打当地中国居民,打伤妇女儿童多人,农民林维喜伤重身亡。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严令英国代表查理·义律交出凶手抵罪。义律拒交凶手,无

  • 好水川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二月,宋探知西夏元昊谋发兵攻渭州(今甘肃平凉),直逼怀远城。主持泾原路军事的韩琦乃在镇戎军(今宁夏固原)集合军队数万,命大将任福指挥出击。西夏军佯败撤退

  • 紫微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紫微省,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

  • 张鲁汉中政权

    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初平二年(公元197年)益州牧刘焉命五斗米道主张鲁,以督义司马的身份与被刘焉收买的五斗米道起义首领张修合作,消灭汉中太守苏固及南郑豪强赵嵩等势力。张鲁后来

  • 常捷军

    清政府勾结法国侵略者组成的反动武装。1862年7月(同治元年六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东等相勾结,仿照华尔洋枪队,招募中国士兵约千人,在宁波组成中法混合军,名常捷军。因头裹花

  • 八部帅

    官名。北魏拓跋珪执政时设置。拓跋珪入主中原后,在令鲜卑族氏族成员分土定居的同时,又把从中原地区和当时的蒙古高原迁徙来的大批被征服的民口,安置于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天兴(公元398年—

  • 南凉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秃发即拓跋乌孤建立。秃发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以廉川堡(今青海乐都东)为都城。太初元年(公元397年),改称武威王。徙都乐都(今青海乐都)。乌孤死后,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

  • 尚书省

    官署名。朝廷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尚书之名,自秦有之。当时,少府遣四史在殿中,主发书事宜,故称尚书。尚书省的雏形产生于东汉。光武年间,在少府下设尚书台,其下设六曹,分掌各种政事。尚书台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 中法新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