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

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权提出的旨在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秘密条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欧美各国卷入战争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当时日本虽也对德奥宣战,却不出兵欧洲,而把矛头指向德国侵占下的中国山东地区,夺取了德国在华的侵略权益。接着就利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进行讹诈。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当面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内容共分为五号:将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让予日本并加以扩大;将旅大租借地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均延长为九十九年,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东部的“优越地位”;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附近矿山不准外人开采;中国沿海的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转让给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的警政、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九江——南昌、南昌——杭州——潮州的铁路修筑权让予日本,日本在福建省内有筑路、开矿和修建海港船厂的优先权。日本一面要求袁世凯保守秘密,从速解决;一面向东三省、山东、福建、大沽等地增兵,进行恐吓。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袁世凯在四十八小时内答复。这时二十一条内容已为各国获悉,引起列强的强烈不满,日本不能不有所顾忌,宣布第五号为“希望条件”,允许日后再行协商。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不顾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于5月9日除第五号“日后协商”外,其余条件全部应允。消息传出,舆论哗然,立即掀起反对袁世凯卖国和日本侵略的爱国运动。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抵制,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未能实现。

猜你喜欢

  • 董才起义

    辽天祚帝时南京(今北京)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正月,南京道易州涞水县(今河北涞水)人董庞儿(原名董才)聚众万余人发动起义,屡败官兵,对南京构成严重威胁。被辽廷诬称为“剧贼”。二

  • 五代十国

    朝代合称。“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亡之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暂的封建王朝。“十国”是指五代时期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山西地区先后存在的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

  • 孟津之会

    周武王在孟津(一作盟津,在今河南孟津)召集诸侯举行的盟会。武王即位的第二年,为了检阅伐商的队伍,同时也为了试探商纣王对周人备战活动的反应,出动军队大规模地向东进发,至于黄河边上的孟津。诸侯自动前来参加

  • 洛阳兵变

    五代时,后梁末帝朱友贞利用禁军杀兄夺位的事变。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全忠第三子朱友珪杀父自立,称帝洛阳,引起诸弟及朝臣不满。次年,驻守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朱全忠第四子、均王朱友贞阴谋夺取皇位,遂

  • 马邑设伏

    西汉初年,匈奴屡次侵扰汉朝边郡,汉武帝听取大行令王恢建议,改和亲政策为军事进攻。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朝政府使马邑(今山西朔县)人聂翁壹(又作聂壹)出塞贸易,佯以出卖马邑城,引诱匈奴单于。匈奴

  • 召父杜母

    西汉时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召信臣及东汉时河内汲(今河南汲县西南)人杜诗,先后为南阳郡太守, 为民兴利,务在富民,人称为“召父杜母”。召信臣躬耕劝农, 利用水泉,开通沟渎,修筑堤闸数十处,灌田三万余

  • 海防之议

    1874—1875年(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元年)清政府内关于海防问题大争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殖民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遍告危机。1874年(同治十三年)美日联合侵略台湾,清政府以承认日本侵略

  • 十二监、四司、八局

    明代宦官机构,总称二十四衙门,各设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统辖,人数总计在十万以上。十二监包括司礼监,掌礼仪刑名及内外章奏等; 内官监,掌营造宫室、陵墓以及铜锡妆奁、器用、冰窖诸事;御用监,掌御前所用诸器以

  • 康熙治河

    康熙帝时对黄河的修治。顺治以来,黄河屡次泛滥成灾,淮河、运河受其影响,也随之梗塞不通。治理黄河并兼治淮河、运河,遂成为不可稍缓的任务。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即用靳辅为河道总督负责治河。靳

  • 天津水师学堂

    亦称北洋水师学堂。清末新式海军学校。1880年(光绪六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设于天津。仿照英国海军教育章制,聘用英国军官任教习,由北洋海防经费内拨支经费。招收十四岁以上十七岁以下青年入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