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书省

中书省

官署名。秦、汉初置中书谒者,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令,西汉后期改以士人为中谒者令,皆系皇帝侍从,掌传宣诏命,并非行政机构。曹魏时置中书监、令,始立常设机构,秉承君主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后称中书省。北周至隋,改称内史省,隋炀帝时又称内书省。唐初承隋制,亦称内史省,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称中书省。隋唐时期,中书(内史)与尚书、门下合称“三省”,同为中央政务中枢。由中书省取旨决策,通过门下省审议核准,最后交由尚书省贯彻执行。唐高宗、武则天时曾改称西台、凤阁,唐玄宗时又改称紫微省,后复旧称。中书省长官在魏晋时为中书监及中书令(监略高于令),南北朝相沿不变。隋代废“监”存“令”,后代因袭不变。唐代曾改称右相、内史(一称凤阁令)、紫微令等,后复旧称。宋代虽有三省之设,但中书省之权尤重。元代废尚书、门下二省,中书省之职权较前代更重,中书令多由皇太子兼任。由中书省总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明初沿袭元制,以中书省统领六部,但不设中书令一职。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机要之任则归内阁,中书省遂废而不设。

猜你喜欢

  •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一词由“夷务”衍变而来, “夷夏之辩”遂变为华洋对称之词。“洋务运动”之名,史乘不见著录,不知谁代所首创,而约定俗成, 沿用已久。洋务运动是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

  • 阿巴哈依图界约

    中俄边界界约。《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约后,中俄双方派出界务官,勘分了中俄中段的整个边界,设置了界标。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十月二十三日,订立《阿巴哈依图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东至额尔古纳河的边界

  • 湖口之战

    太平军西征中著名战役。1854年(咸丰四年)太平军西征受挫,退出湖南,湘军步步紧逼,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罗大纲增援,双方在九江、湖口集结重兵决战。太平军先撤湖口守军,诱使湘军水师一百三十余只快船冲入鄱阳

  • 滑台之战

    刘宋和北魏间的战争。悬瓠战后,宋文帝乘胜北伐。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七月,宋派王玄谟、沈庆之等率军,分两路北上。王玄谟所统东路军,为北伐主力。该军渡过黄河,进围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然久攻不克。

  • 行营护军

    南宋军队名。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改屯驻大军神武诸军为行营护军:以韩世忠所部神武左军为行营前护军,以岳飞所部神武后军为行营后护军,以张俊所部神武右军为行营中护军, 以刘光世所部名为行营左护军,以吴

  • 哆讹起义

    西夏仁宗时党项人民起义。西夏封建化过程中,新兴的党项贵族与汉族地主官僚相勾结,残酷剥削压迫人民。仁宗继位后,又连续发生旱灾、地震,人民更加无法生活。大庆四年(公元1143年)七月,哆讹领导威州(今宁夏

  • 福建小刀会起义

    一称“闽南起义”。福建小刀会属小刀会系统的建帮和兴化帮,为福建华侨陈庆真于道光末年在厦门所重建,属天地会支派,沿袭天地会组织、歌诀、口号、“腰凭”等,成员以小刀为标志。因陈庆真归国时“购有小刀数百柄,

  • 浮动地狱

    外国殖民者装运华工的船只,被拐骗上船的我国同胞,如处地狱之中,故被称为浮动地狱。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西方殖民者就开始秘密掠卖华工出国。随着鸦片战争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殖民者掠卖华工的活动更加猖狂

  • 吕母起义

    新莽时海曲农民起义。天凤元年(公元14年),瑯邪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吕母之子吕育为县游侥,因小罪被县宰冤杀。吕母怨恨县宰,密聚宾客,规划报仇。散尽家财,结交豪俊少年,聚合百余人,入海中举义。招集亡

  • 田租户调令

    曹操向自耕农民征收田租户调的诏令。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打败袁绍,占据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下令免征河北地区当年租赋。同时将过去对兖州(治今山东金乡东北)、豫州(治今安徽亳县)农民实行过的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