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击,其中以“三武”为最。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拓跋焘在关中大肆杀戮参加过盖吴起义的民众,发现长安佛寺中藏有兵器、酿酒器具、州郡牧守和富人寄存的财物及被藏匿的妇女。于是,下诏征镇诸将及各州刺史,凡有佛象佛经之处,尽皆坏焚烧之,沙门不分老小,全部坑杀。虽因太子拓跋晃先露诏意后宣诏书,使许多沙门得以逃命,一些佛经亦得藏匿,但魏境内之塔庙,无复孑遗。至北齐、北周时,佛教大盛。齐境内寺院达四万余,僧尼至二百万。北周虽不及北齐多,但亦有寺院万余,僧尼百万,约占当时政府编户人口十分之一,严重影响国家的人力和财力。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五月,周武帝下诏废佛,没收境内寺院的全部财产,使百万僧侣和僧祗户、佛图户成为国家编户;适令丁壮,征为府兵。灭齐后,于齐境内继续推行灭佛政策。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剧烈,赋役沉重,大批农民入寺为僧或投寺充佃,寺院经济迅速发展。时称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劳动人手,下诏废佛。规定长安留寺四,洛阳留寺二,大州留寺一,每寺留僧十。其余寺院,一律拆毁,僧尼一律还俗。时,全国共毁寺四千六百余,僧舍四万多,二十六万僧尼还俗,十五万寺院奴婢获释。

猜你喜欢

  • 王则起义

    宋仁宗时贝州(今河北清河)士兵起义。牧羊人出身的宋宣毅军(禁军)小校、弥勒教徒王则,与州校张蛮、卜吉及教首李教等长期秘密组织今河北、山东交界地区十余州居民、官府及士兵中的教徒,谋于庆历八年(公元104

  • 士家制度

    魏晋南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士家即士兵之家,其户籍立为军籍,不属郡县政府管理。士家集中居住在固定地区,统治者用军事体制管理其生产和生活,在士家制度束缚下,士家既要当兵又要屯田。士家子弟要终身当兵,世代当兵

  • 七科谪

    秦汉时期征派到边疆服兵役的七种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曾征发逃亡犯人、赘婿和商人去攻取陆梁地(即五岭),设桂林、象、南海三郡。汉武帝时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发七科谪给贰师将军运军粮。这七

  • 东周

    ①朝代名。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灭亡为止。东周王朝又大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参见“周朝”)。②古国名,由战国时小国西周(参见“西周②”)分裂出去的另一小国。公元前3

  • 枞阳会议

    太平军将领在安徽枞阳镇(今枞阳县)召开的军事会议。1858年7月下旬(咸丰八年六月中旬)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黄文金等将领在枞阳集会讨论并决定了统一指挥联合作战的方针和解救天京的军事计划。会后,陈玉

  • 猛安谋克

    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采用的一种兵民结合、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本为单纯生产性的原始狩猎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户长)。后随军事部落联盟形成及其与外部关系的

  • 金夏议和

    金朝与西夏连年交兵,互相残杀,大大削弱了抵御蒙古军南下攻掠的力量。金哀宗继位后,在停止进攻南宋的同时,于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十月遣使与西夏修好。二年九月,双方成立和议,改变西夏的藩属地位,双方在

  • 甘军

    清末甘肃提督董福祥所部清军,多甘肃籍, 故名。董福祥,甘肃固原(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1862年(同治元年)陕甘回民起义时,率众起义于安化。1867年(同治六年)为陕甘总督左宗棠部刘松山所败,随即投

  • 刘邦入关

    刘邦率农民军攻入关中推翻秦朝的战役。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 农民军分两路, 从彭城 (今江苏徐州)出发。一路由宋义、项羽率领北上攻赵,一路由刘邦率领西上入关。刘邦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于秦

  • 唐赛儿起义

    明初山东农民起义。洪武末年以来,青州(今山东益都)接连灾荒。“靖难之役”中,山东又是主要战场。永乐时,为修建皇宫、开凿会通河,对蒙古用兵时运送粮饷,从山东征派数十万民夫。农民深受苦难。永乐十八年(公元